基于战略地图的全面闭环体系设计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企业预算与战略脱节的缺陷,将战略地图融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让企业的预算由战略来引导,使企业的无形资产与战略主题协调一致,驱动企业内部流程业绩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意图。本文基于战略地图视角,阐述了战略地图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设计了以战略地图为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闭环体系,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地图,全面预算管理闭环体系 1.引言 企业通常会被企业精心制定的战略在实施中大打折扣的难题所困扰,所以在自上而下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想提高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必须首先解决战略与战略实施之间的衔接问题,否则战略制定得再好,也不能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提高,而战略实施中必须将战略量化和控制,这就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所以企业战略要与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很好的衔接,这种衔接是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在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控制和预算考核评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实现利润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GartnerGroup调查表明: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7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其创始人RobertS.Kaplan和DavidP.Norton在2000年提出了战略地图概念,战略地图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绘制了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它使企业组织能够阐明战略并与全体员工沟通,确定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内部流程,使人力、技术和组织资本投资协调一致并取得最大效果,揭示战略缺陷并尽早采取纠正措施,通过揭示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之间遗漏的联系,为描述、衡量、保持无形资产的协调一致并取得卓越业绩设计了蓝图,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成果[1]。 全面预算管理并不是完美的,有时会出现预算与战略脱节、缺乏有效的实时控制与考核等问题,鉴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学术界与实务界提出了两种理论超越预算理论和改进预算理论,前者主张摆脱预算流程的限制,释放企业权限,而后者主张改进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形成经过改进的预算管理体系,本文将以改进预算理论为出发点,引进战略地图概念,试图对全面预算管理加以改进和完善,来保障战略地图真正发挥效用进而为企业服务。目前国内研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文献很多,理论趋于完善,但是基于战略地图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很少,乔晔,陈良华(2005)提出了基于战略地图的全面预算模式,阐述了此模式的特点、组成以及如何使其更加全面[2]。刘俊勇(2006)基于战略地图分析了预算编制的黑箱,并阐述了如何运用战略地图将战略化为预算目标[3]。王翔,李东,项保华(2007)提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战略诊断控制系统和基于战略地图的企业战略交互控制系统,旨在控制战略的实施和控制战略的内容,并将两个系统组成一个企业整合型战略控系统,为实施战略提供最全面的保障[4]。在近年来的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中对此问题也有研究,主要是基于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但是没有具体地把战略地图融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相近的研究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5],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把战略地图融入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战略地图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刘俊勇的观点[3],在战略目标与预算之间存在着一个预算编制黑箱,预算编制黑箱使战略与预算编制脱节,最终会影响到战略的执行和战略目标的达成,而战略地图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描述企业战略及其各个层面因果联系的方法,可以突破预算编制黑箱,把战略与预算编制很好地衔接起来。本文对战略地图的衔接作用概括为以下两点(见图1)。 2.1使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与顺畅的沟通 企业是由若干的部门组成的,没有战略地图的全面预算管理会将预算总目标层层的分解到各个部门,而各个部门通常只注重自己部门的预算目标的实现,导致员工不明确本部门预算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的联系,甚至出现部门之间争夺企业资源的现象,不能发挥出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战略的实施大打折扣,而且实际上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的预算调整环节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战略与预算管理的衔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战略地图一方面可以直观的描述企业的战略规划,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企业的整个战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顺畅的沟通,加强部门的宏观意识,避免在企业资源分配中出现分歧,整合企业资源,使各个部门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实现部门间更好地沟通与协调,并且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部门的工作与整个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联系,达到强化员工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的效果;另一方面战略地图可以使全面预算管理在时间上避免成为一种事后的考评工具,让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其预算调整与预算评价环节的效率,从而缩短了化企业战略为预算目标的周期,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过程中。 2.2使全面预算管理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隐性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自身有两个隐性作用:一是激励作用,有的企业虽然很重视预算的编制,但是预算一经编制完成,不重视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和对执行结果的考核,尤其是对结果的考核,工作出色的职工得不到奖励,渐渐地就会对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而战略地图可以使企业的领导者直观的认识到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认识到结合评价结果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性,使企业的领导者与员工都树立一种预算管理的意识,给员工以主人翁的意识,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二是提高预算的有效性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通过压低产出预算指标,使实际业绩增大以谋取较高的奖励性报酬,或是通过编制有足够弹性的预算指标,防止经营不确定性导致无法完成预算的风险,降低本部门完成全面预算指标的难度,从而导致预算松弛,出现公司业绩虚增的现象,而战略地图可以使全面预算管理根据四个维度的因果关系及时控制和纠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偏差,使得战略实施、预算指标的完成和业绩评价紧密挂钩,协调一致。 3.基于战略地图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 3.1体系设计的基本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