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计世网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既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需要,又要适应整个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需要,面临着竞争范围扩大、竞争程度提高、竞争方式变化的巨大压力。在化的建设中,我国特大型和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而中小企业实行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却不高。占全部注册企业99%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化水平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个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二、信息化评价难点在信息化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的评价是一项困难的工作,所以困难是因为信息化本身的诸多特点造成的。首先信息系统的建设属于高新技术领域范畴,具有较强的科研色彩,存在较大的风险性。第二,建造信息系统与普通的建设项目工程不同,投资不可能一次完成,不可能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投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在建设和运行中必然伴随着大量不明显的投资,如开发费、软件费、维护费、运行费等等。而且这些费用数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信息系统的效益有着较强的滞后性和隐性。一般信息系统的效益要在系统建成使用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第四,信息系统的作用与管理基础、管理体制,用户的技术水平及使用的积极性等都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评价信息系统的优劣、项目的成败因素很多,且错综交织。这些因素包括定性的、定量的、技术的、经济的、观念的、艺术的等等。于是如何评价一个信息系统就成了非常复杂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在信息系统大型项目评价问题上,不论是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理论还是评价方法都很不成熟。三、中小企业的界定我们知道我国中小企业范围的确定,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乡镇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同时,考虑到一部分中小企业是从全民所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改组过来的,再参考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本文所研究的中小企业的范围界定为:员工人数在3000人以下的、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障碍首先,企业决策者认识不到位,中小企业实力不足。其次,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再次,服务商不能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能找到一个满足自己具体需要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并非易事:虽然无数的IT服务商竭尽全力在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开发了许多业务和管理软件.但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企业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一套成熟的、适合自己业务的管理软件,以及一家懂得自己业务的咨询顾问公司。最后,企业信息化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延续性原则。六、建立的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指标体系首先建立层次结构,通过对以往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形成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分为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指标层(措施层)其中目标层是“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准则层的内容为战略层面、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效益指数等六个方面。在指标层面,本文设计的指标为24个。具体指标及解释如下,权重的计算利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2.指标的意义只有针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制定的指标体系,才能对信息化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对信息化建设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下面把本文建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家2002年发布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对增加的指标进行一下说明,指出本指标体系上新增加指标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积极意义。首先,在一级指标战略层面中,第一项指标里增加了对“信息部门组织定位”的考察。中小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低,现有发展状况也不理想,因此信息部门在企业中的组织定位对于信息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实施信息化,在组织层面上,必须建立以企业信息主管为核心的信息工作体系,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化”机构。且对此信息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一级指标战略层面中。还增加了第二项指标“系统的有序度”。这是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组织结构的设置问题对于信息的传递起很大的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定有例可循,可以按照信息化水平先进的大型企业进行设置。而中小企业的业务部门不完善,组织机构的设置合理性就有一定的局限,尤其是一些家族式企业,可能会出现因人设岗的问题。这样,部门的设置就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的进程。因此考察企业组织结构的有序度对于信息传递速度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很好的组织结构,才能有利于信息化建设,我们这里加入组织结构有序度就是要使企业的组织机构趋向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在一级指标基础建设中,加入了第四个指标“软件与硬件投资比例”一项。这是因为信息化投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恰似躯体和灵魂的关系,因而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硬件支配软件的时代正在过去,而软件支配硬件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软件投资与硬件投资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信息化的成败。鉴于此,为了引导中小企业重视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投资,将该指标作为基础建设的一个指标。在一级指标基础建设中,第五项指标是对国家的指标体系中本指标内容进行了调整,国家的指标体系只计算每百人的计算机拥有量,而此数值在2002年也许可以满足当时的发展要求,但是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仅仅通过计算机数量并不能充分说明信息化水平。因此这里引人了电话、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硬件设备的数量作为评价因素,还引入了员工的信箱拥有率因素,作为考察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的指标。在一级指标基础建设中,增加了第七项指标“计算机联网率”的部分指标,国家的指标体系只是计算了接人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联网率,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考虑到企业内计算机的周内联网率及国际联网率,这另外两项指标也是考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在一级指标应用状况中。添加了第十四个指标“信息化系统开发能力”。这是因为,目前市场上缺少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信息系统实施过程过于繁杂。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行业分布跨度大,不同行业的运行方式表现各异,而信息系统往往是根据整个行业特点或企业规模来设计的,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难以相符。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信息化系统开发部门。这里所指开发部门的功能不是独立完成系统的开发工作,而是在熟悉系统的前提下,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使其更适合本企业的特点。同时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在一级指标人力资源中,增加了第十八个指标“信息化技术主管水平”。增加此项指标,旨在提醒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技术主管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更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关键。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人员水平及素质。不论是高层领导、技术人员还是业务人员都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但是领导人员的水平最终对成败起关键作用。只有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丰富的行业经验,才能真正使企业信息化起到促进企业发展建设的作用。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