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可以说是客户感受的程度。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客户的感受是不是他所需要的,或者说,客户的需求与感知的差异。另一个问题是客户的感知能否促使客户采取具体行动。
需求与感知的差异:一个简单的现象:我们在逛商场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店员紧跟在后面,你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我没做过店面的服务,说不清楚其中的真正缘由,但我想商家肯定是想给客户以好的感受,如贴身服务、随时服务、捕捉客户需求等,但实际上这样的紧跟式服务给人的感觉很糟糕,你一伸手,她就会告诉你这个商品的产地、价钱、优点等。但女人逛街往往是随意的看,看哪个并不一定就是有购买意向。服务员的热情会限制我随意伸手的意愿,我还要考虑她转换思路和介绍的速度,你说烦不烦啊。所以,只要有紧跟式服务的品牌店,我是立马掉头走人。
所以,我们在提供服务的时候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这是否是客户真正需要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倒是很赞赏腾讯及一些外国公司的followyourhome式的客户体验捕捉。有的跟踪到客户家中,真正从客户的角度捕捉客户的真正需求;有的是将客户请进公司,在专门为客户准备的体验室里观察客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体验,这种体验甚至包括客户的心情、表情、坐姿等。
感知是否能够促成具体行动问题:像我前面提到的火锅店提供梳头发的橡皮筋问题,这种关怀会给我留以印象,但不至于让我仅因为这一跟橡皮筋来提升我的忠诚度。作为餐饮业,其服务的核心因素仍在味道、卫生、环境、位置、价格、速度等,但这一细节确实会让我留有印象。
同样,曾有人向我咨询他面临的一个问题:他们公司一直在为会员发送生日祝福短信。短信的单价是很低,但如果有巨大的会员数量的时候,成本问题就很突出了。而且最关键的是,没人能知道这个生日短信到底会不会给公司带来收益,甚至不能肯定对于这样的一个生日祝福短信,是否能提升客户的感知。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或者说,不能不通过调查就贸然回答。固然,会员不可能因为一个祝福短信就去购买该公司的一件产品,但沟通最重要的在于频次,客户接触的频率会增加客户对品牌的熟悉度和认知度。
一次好的客户感知不难制造,但抓住客户,还要看客户感知的力度与频率。
感知的代价 与客户接触必定是需要成本的,哪怕一个电话、一个短信都是需要成本的。尤其对于服务业来讲,往往不是直接创造价值,不能直接看到服务产生的效益。那么,成本控制就显的更加重要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如何能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客户感知。而感知从哪个角度讲都属于心理的范畴,属不易把握的范畴。所以很难去确定客户的点滴感知到底能否带来相应的收益。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最好采取规模试验的方式来确定。这与其他的调查中需要的注意事项相差不大,如注意样本的选取、试验一种因素的同时保持其他因素完全一致、时间的选择等等,但感知与收益的试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客户的心理效应。即感知所带来的收益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后延期较长。不像其他试验,如折扣与购买间的关系,一次促销活动就可以得出结果,感知带来的收益往往是滞后的,并附着在其他因素之间的。
客户的感知不易把握,却会决定客户的购买行为,所以,客户感知到了什么,作服务的我们必须感知!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