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管理咨询>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七章重点内容 查询: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七章重点内容

  在宏观层面上,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

  1.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和协调发展;

  2.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3.保证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协调发展;

  4.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人力、技术和知识,增强地方的参与;

  5.减少或避免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在项目层面上,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

  1.制定一个能够切实完成项目目标的机制和组织模式;

  2.保证项目收益在项目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平分配;

  3.预测潜在风险,分析减小不可预见的不良社会后果和影响的对策措施;

  4.提出为实现各种社会目标而需要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改进的建议;

  5.通过采用参与式途径来增强项目所在地区民众有效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以维持项目效果可持续性的途径;

  6.防止或尽量减少项目对地区社会文化造成的损毁;

  1.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2.快速社会评价法和详细社会评价法。

  有无对比分析法是指对有项目情况和无项目情况的社会影响对比分析。通过有无对比分析,确定拟建项目可能引起的社会变化,预测各种社会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在社会评价中,无项目情况,就是指没有拟建项目情况下研究区域的社会情况;有项目情况,就是考虑拟建项目建设运营中对社会引起各种社会经济变化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有项目情况减去同一时刻的无项目情况,就是由于项目建设引起的社会影响。这种分析方法可以采取一系列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社会评价的有关结论。

  项目利益相关者是指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并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各方,如项目的受益人、受害人、与项目有关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项目利益相关者一般划分为:

  1.项目受益人;

  2.项目受害人;

  3.项目受影响人;

  4.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与项目有关的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利益相关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根据项目单位的要求和项目的主要目标,确定项目所包括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及与项目的关系;分析各个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的各种可能方式。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一般步骤:

  1.构造项目各相关者列表;

  2.评价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成功与否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

  3.根据项目目标,对项目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作出评价;

  4.根据以上各步的分析结果,提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者应采取的措施。

  所谓排序和打分就是把所研究或分析的对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排序和打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排序是用序数,而打分是使用基数对所研究或分析的对象进行排列。通常,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问题、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偏好、项目给不同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机会进行排序,是迅速鉴别项目地区主要社会问题、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偏好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1.确认排序的对象满足所研究问题和环境的需要;

  2.与有知识的人员共同决定选择哪些对象进行排序并对所选择对象的相关性进行讨论;

  3.列出打分的指标;

  4.请参加打分的利益相关者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打分、排序,例如1代表最好、2代表次好等;

  5.分析打分者对不同的因素给予不同分值的原因;

  6.探讨更多的打分指标;

  7.寻求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一些相同的问题进行打分和排序;

  8.将不同因素排序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联系起来。

  财富排序法是在较短时间内分析村级社区社会分层状况的一种工具。

  其具体分析步骤为:

  1.分析人员应与当地主要的信息提供者一道列出所分析村庄的所有住户,把所有住户的名称分别写在不同的卡片上;

  2.找一些对所有住户都熟悉的人并让每位根据各户的财富将写有住户名称的卡片分成若干堆,或者请一些对所有住户都熟悉的人根据各自对财富的判别标准给所有的住户打分排序,不同人由于所采用的财富判别标准不同会把住户分成不同的堆数,或者不同的打分排序。这种方法多应用于扶贫取向型的项目中。

  对这种多个目标的评价决策问题,通常选用多目标决策科学方法,如:德尔菲法、矩阵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项目定量与定性指标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一般都要组织若干专家,包括各行业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结合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对确定下来的各个分项指标视其对项目的重要程度给以一定的权重,并对每个指标进行分析和打分,最后计算出项目的综合社会评价效果,得出评价的结论。

  社会评价综合分析结论不能单独应用,必须与项目社会适应性分析结合起来考虑。项目与社区的互适性分析,研究如何采取措施使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果。对于项目社会评价来说,多项目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只能作为一种分析总结的参与数据,不能据此决策。

  文献调查法也叫二手资料查阅法,就是通过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摘取其中对社会评价有用的社会信息。

  就社会评价而言,通常最有用的文献包括:

  1.社会学、经济学、人文学理论研究资料;

  2.县、地区、省和国家级的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和年度财政执行报告以及统计年鉴;

  3.人口调查资料;

  4.地方志;

  5.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

  6.地图;

  7.当地报刊;

  8.当地电话号码簿;

  9.有关当地的书籍。

  问卷调查是一种以书面提问方式调查社会信息的方法,它属标准化调查,即要求所有被调查者按统一的格式回答同样的问题。

  问卷中的问题可以采取开放或封闭或半开放半封闭的形式。在实践中,用得最多的往往是半开放、半封闭式的问题,即对某问题调查者先给出几种答案,让被调查者选择,然后要求其回答选择答案的理由。

  问卷设计好之后,应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检验,通常应检验几方面:

  1.问题的用语,如用词是否恰当、准确,是否所有的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理解可能都相同;

  2.句子的结构,各个句子是否都适当,是否做到了言简意赅;

  3.问题的方式,是否合适,如开放式的问题易于回答吗,封闭式问题的答案规定得适当吗;

  4.会不会出现被调查者拒绝回答的问题;

  5.会不会出现答案全部相同的问题;

  6.完成问卷的时间大概多长,被调查者在最后会不会感到厌倦;

  7.是否全部需要调查的内容都能通过问卷收集到。

  专家讨论会法就是邀请有关专家讨论所需调查的内容,从而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在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中通常有必要邀请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环境保护学家、生态学家、市政规划学家、项目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参加专家讨论会。

  1.个别访谈法。个别访谈法通常分为3种类型:非正式的会话式访谈(又称非结构化访谈),重点问题访谈和标准化访谈(又称结构化访谈)。非正式的会话式访谈往往不局限于事先预定的问题和问题的先后排列顺序,可以涉及较宽的领域,有利于充分发挥访问和被访问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能调查到原调查方案中没预料到的信息;重点问题访谈通常是把将要访谈的重点内容用表格或清单列出;标准化访谈就是按照格式、内容相同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这3种访谈方式常常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一般是先进行非正式访谈,然后辅以重点问题访谈或标准化访谈。

  2.集体访谈法。集体访谈法就是召集被调查者开会讨论和交流,以收集社会信息。实施集合访谈的要求是:

  (1)可按专家的意见或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与会者,同时邀请一些特定的群体代表(如地方权威人士、名人、年长者、主要信息提供者等)参加会议;

  (2)会议主持人(调查者)简要地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

  (3)调查者保持中立;

  (4)要创造一种自由、民主讨论的气氛,以便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

  (5)调查者在会议期间要及时记录每个与会者的意见,也应尽可能把自己的观点、反应和感觉系统地记录下来;

  (6)有时,并不是每个与会者都能或愿意在会上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在会议结束之后应给他们留下一定的时间。

  参与式观察法就是调查者作为项目目标群体的一员,通过耳闻目睹收集社会信息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直接的调查方法。其优点:

  1.能够获得比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其他方法更真实、准确的社会信息;

  2.参与者可以观察或亲身体验社区某种社会变化或某个现象的全过程;

  3.参与者有可能了解社区中那些不能或不愿明确反映自己所处困境和面临问题的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实验观察法也叫试验观察法,是通过做社会实验的方式获取社会信息的方法。它起源于自然科学,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实验观察法对有些项目,如农业项目林业项目移民项目、扶贫项目卫生保健项目等的社会评价非常适用,因这类项目具有可实验性。而对一些不具实验性的项目,如水利建设项目、能源开发项目和交通运输项目等,则不大适用。

  现场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即调查者深入现场获取所需社会信息的方法,是社会调查的一种基本方法。现场观察法的最大优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可靠性。其缺点:

  1.获得的社会信息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表面性;

  2.受时空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社会信息不能或不宜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所以在实际社会调查中,现场观察法常和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结合使用。

  LFA的基本概念LFA是一种概念化地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各种逻辑关系,以便给人们一个整体的框架概念。LFA为项目策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确定工作的范围和任务,并对项目目的和达到目标所需的手段进行逻辑关系分析。LFA的核心是项目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LFA的基本模式

  1.宏观目标(goal)。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具体目标(Objectivesorpurposes)。具体目标也叫直接目标,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3.产出(Outputs)。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干了些什么”,即项目的建设内容或投入的产出物。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如港口、铁路、输变电设施、气井、城市服务设施等),或改善机构制度、政策法规等。在分析中应注意,在产出中项目可能会提供一些服务和就业机会,往往不是产出而是项目目的或目标。

  4.投入和活动(inputsandactivities)。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时间等的投入。

  上述4个层次的要素自下而上构成了3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第***是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这种逻辑关系在LFA中称为“垂直逻辑(verticallogic)”。

  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形成了LFA的4×4的逻辑框架。如下表:

  在项目的水平逻辑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关系就是重要假设条件与不同目标层次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是:一旦前提条件得到满足,项目活动便可以开始;一旦项目活动开展,所需的重要假设也得到了保证,便应取得相应的产出成果;一旦这些产出成果实现,同水平的重要假设得到保证,便可以实现项目的直接目标;一旦项目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同水平的重要假设得到保证,项目的直接目标便可以为项目的宏观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逻辑框架矩阵表的编制,可以按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的具体目标;

  2.确定为实现项目具体目标所要实现的产出成果;

  3.确定为达到每项产出成果所需要投入的活动;

  4.确定项目的宏观目标;

  5.用“如果,那么”的逻辑关系自下而上检验纵向逻辑关系;

  6.确定每一层次目标的实现所需要的重要假设和外部条件;

  7.依次确定项目的直接目标、产出成果和宏观目标的可验证的指标;

  8.确定指标的客观验证方法;

  9.确定各项投入活动的预算成本和验证指标及方法;

  10.对整个逻辑框架的设计进行对照检查和核对。

  目标层次的逻辑关系表述的主要做法是:

  1.宏观目标构成项目逻辑框架的最上层次,其他项目也可能为此目标做出贡献,项目宏观目标的分析表述要尽量做到具体化;

  2.项目具体目标是达到宏观目标的分目标之一,也是该项目希望达到的目标,是用以评价某一项目最后是否取得成功的判断依据,项目规划的使命就是要努力保证项目具体目标的实现;

  3.各项产出成果是为实现项目具体目标必须达到的结果,它们从其效果来看应是合适的、必要的、足够的;

  4.项目必要的投入活动的表述,应注意简洁明了,不要列举太多的具体活动,只要使项目的基本结构和方案能够得到清晰表达就足够了;

  5.将各项投入活动和产出成果逐一编号,表示时间顺序或优先顺序;

  6.项目概述应有严密的逻辑性,为了达到产出成果而开展相应的投入活动,各项产出成果是达到项目直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与重要假设及外部条件结合构成项目具体目标的先决条件,项目具体目标是达到宏观目标的条件之一。

  在确定重要假设时,一般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哪些外部因素对项目的实施显得特别重要,但项目本身又不能加以控制?”一旦发现上述这些外部条件或项目之外的影响因素存在,就要进行认真分析,并放入逻辑框架矩阵表内,提醒项目管理者注意监视此类条件的变化。如有可能,应施加一定影响,使其尽可能向有利于项目实施的方向转化。

  重要假设条件存在的原因:

  1.项目所在地的特定自然环境及其变化;

  2.政府在政策、计划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失误或变化给项目带来严重影响;

  3.管理体制也是项目无法控制的因素,僵化的管理体制往往造成项目投入产出与其具体目标和宏观目标的分离。

  列入逻辑框架矩阵表的重要假设要具备3个条件:

  1.对项目的成功很重要;

  2.项目本身无法对之进行控制;

  3.有可能发生。

  在确定重要假设时,一般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哪些外部因素对项目的实施显得特别重要,但项目本身又不能加以控制?”一旦发现上述这些外部条件或项目之外的影响因素存在,就要进行认真分析,并放入逻辑框架矩阵表内,提醒项目管理者注意监视此类条件的变化。如有可能,应施加一定影响,使其尽可能向有利于项目实施的方向转化。

  重要假设条件存在的原因:

  1.项目所在地的特定自然环境及其变化;

  2.政府在政策、计划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失误或变化给项目带来严重影响;

  3.管理体制也是项目无法控制的因素,僵化的管理体制往往造成项目投入产出与其具体目标和宏观目标的分离。

  列入逻辑框架矩阵表的重要假设要具备3个条件:

  1.对项目的成功很重要;2.项目本身无法对之进行控制;3.有可能发生。

  确定项目投入形式和投入数量的具体做法:

  1.根据逻辑框架内所列出的每项投入活动,确定所需要的人、财、物的数量;

  2.明确投资者和受益者;

  3.人员投入以月为计算单位;

  4.对所投入的设备、物资应登记清楚,并要注明所指的具体投入活动;

  5.计算投入总量;

  6.计算每个产出成果的投入总量;

  7.在效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估计可能附加的投入量以及逻辑框架内反映不出来的隐性投入(如组建办公室、秘书及司机等的费用负担),并通过讨论加以落实;

  8.当资金提供单位限定了资金数量时,项目设计必须从量化方面考虑,计划要说明多少投入量能够取得什么结果。

  1.垂直逻辑关系(目标层次)是否完善、准确;

  2.客观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是否可靠,所需信息是否可以获得;

  3.前提条件是否真实,符合实际;

  4.重要假设是否合理;

  5.项目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6.成功的把握是否很大;

  7.是否考虑了持续性问题,这种持续性是否反映在成果、活动或重要假设当中;

  8.效益是否远远高于成本;

  9.是否需要辅助性研究。

  为保证逻辑框架各项内容表述的准确性,还要对所制定的逻辑框架进一步核实。核实内容:

  1.项目具有一个宏观目标;

  2.项目具体目标不是对产出成果的重复描述;

  3.项目具体目标是项目的管理责任(与产出是相对的),项目产出实现之后,项目的具体目标应该能够实现;

  4.项目的具体目标应描述清楚;

  5.所有产出成果都是完成具体目标的必要条件;

  6.各项产出成果描述清楚;

  7.各项产出成果描述为投入活动的结果;

  8.所设计的投入活动都是完成某项产出的必要条件;

  9.宏观目标应描述清楚;

  10.宏观目标与项目具体目标之间具备“如果,那么”的逻辑相关性,没有忽略重要的步骤;

  11.在投入层的重要假设不包括任何前提条件,因为前提条件是活动开始之前已经开展的工作;

  12.在同一层次上,产出加上重要假设构成达到项目直接目标的必要及充分条件;

  13.项目直接目标加上重要假设构成实现宏观目标的关键条件;

  14.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真实的;

  15.产出与项目;

  参与式方法是实现项目效果持续性的一种有效工具,是吸收公众参与投资项目设计、评价和实施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参与程度越高,项目的社会风险越小。参与对于那些当地居民和地方组织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项目,如移民项目、扶贫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发展项目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尤为重要。参与的主要功能是:

  1.可以更多地了解到现有统计资料所无法提供的有关社会变迁、发展的最新情况;

  2.可以掌握与项目有利害关系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态度,及其可能产生的正、负影响;

  3.可以吸收更多人的智慧,优化原有方案;

  4.可以提高当地居民、机构对项目实施的责任感。

  社会评价中有关参与的分析应当包括的内容和步骤:

  1.分析项目社区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活动的重要性;

  2.分析对当地人群的参与有影响的关键的社会因素;

  3.分析在项目社区中是否有一些群体被排除在项目设计之外,或在项目的设计中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4.找出项目地区的个人参与项目的设计、准备及实施的适当形式和方法。

  1.自主性参与和动员性参与。自主性参与是指在项目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参与者主动地、自发地进行参与,而动员性参与则是指在项目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动员或胁迫下进行的参与。

  2.组织化参与和个体化参与。组织化参与是指利益相关者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参与,个体化参与是指以个人方式进行的参与。

  3.目标性参与和手段性参与。目标性参与是指在项目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被参与者看作是希望追求的一种特性,因此参与项目计划和实施过程自身就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人们进行这类参与是为了在参与中得到满足。

  4.支持性参与和非理性参与。支持性参与是指利益相关者为了表示对政府或政策的支持和拥护而进行的参与,至少不是持反对态度的参与。非理性参与主要是指利益相关者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而进行的参与,是一种反对态度的参与。

  5.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

  更多推荐:

  2015年咨询工程师资格考试改革变动预测

  2015咨询工程师考试辅导开课啦~

  2008-2015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关于2015年咨询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情况说明


郑州抛“为房贷担保”政策 挽回银行信心珠海市2015年咨询工程师考试报名时间为12月15日至1月14日
工作流引擎七大原理企业使用哪种品牌战略可以直接进行刺激消费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四大泄露事件引起企业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是如何管理的企业政府文档管理方案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试题及答案(十八)
2015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穿越“山国之都”——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宾阳大道项目施工纪实
企业内部威胁之一离职员工泄密客户档案管理办法
项目实际就是一个计划要解决的问题跨国企业境外档案管理一般面临两大难题跨区域管理和跨文化管理问题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销售服务
  • 名易软件技术服务

  •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七章重点内容,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七章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