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建筑企业的信誉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都在工程质量上体现。因此,要健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在工程开工前,要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工程图纸会审关。主要为操作者能按照设计意图和图纸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二是把好施工组织设计关。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保施工组织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对潜在的隐患进行预控,因地制宜地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使施工全程处于受控状态。
三是把好材料质量关。要选择质量保证体系经过认证或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好且稳定,信誉高的生产厂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减少产品质量风险。在工程开工后,要牢固树立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观念,落实各个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形成以影响产品生产或服务的部门或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施工全过程有效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在工程竣工后,要做好工程质量保修工作。要加快社会化工程质量保修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施工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工程质量保修机构,方便业主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成立社会化的专业工程质量保修公司,对于异地施工的工程项目竣工后质量保修工作,应统一委托项目所在地专业的工程保修公司,避免事后保修困难;施工单位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保修的,则可申请政府指定(委托)专业公司强制保修。形成施工单位自保、社会化的专业保修公司联保和政府指定(委托)专业公司强制保修的多元化保修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应设立统一的保修金专户,统一保管工程保修金,确保工程质量保修时,资金能按时、足额到位,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许多建筑企业对盲目扩张、无序联营、非法挂靠带来的管理覆盖和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潜在的市场风险等认识不足,导致异地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严重失控,丢利润、丢信誉、丢市场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一要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约束与调控机制。人才是建筑企业的灵魂,也是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最大化的核心和关键。要通过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注意挖掘重要技术岗位的工作价值,给予合理的薪酬定位,做到收益与奉献挂钩,适当拉开差距,兼顾公平,促使企业保持一支精干、高效、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稳定团队,既保持了企业的活力,又防止人才的无序流动,促进企业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二是要建立建筑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农民工已成为建筑工地的中间力量,但是建筑工地发生的事故多数与农民工违规操作有关,主要是农民工在上岗前未接受系统的安全知识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上岗前培训,农民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建设、劳动部门指定的农民工业余学校等机构的操作技能、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卫生防疫等常识的综合性培训,培训期满,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三是要关注安全生产。安全对于一项工程的成败,举足轻重,工程完成的再好,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那么也将覆盖住所有的成绩。要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扎扎实实抓好预防为主的安全防护工作,杜绝事故发生。要通过创建文明工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抓好安全生产,抵御安全风险,保证安全生产无事故。四是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工程管理中,要转变以往只重视成本而不重视管理、只重视利润而不重视风险的观念,把成本核算与风险管理、目标利润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风险评估体系,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跟踪考核,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提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