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设计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但城市设计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中国的建筑师或规划师们一直在为中国的城市建筑设计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有关地域文化命题的讨论和地域性风格设计的尝试也一直没有间断。地域文化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为建筑师或规划师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城市建筑;地域文化;城市设计abstract:theurbandesignasaformofculturalheritagehasbeendeeplyrootedintheexistenceoflocalnaturalandculturalenvironments,urbandesignthereisalwaysacertaingeographicalandinacertainera.architectsorplannershavebeenlookingforasuitablewayoutforchina’surbanarchitecturaldesign,thediscussionofthegeographicalandculturalpropositionandthedesignoftheregionalstyleattempthasbeennointerruption.regionalcultureasabridgebetweentraditionandinnovation,andprovideabroadcreativespaceforarchitectsorplanners.keywords:urbanbuilding;regionalculture;urbandesign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地域文化的回归文化的含义广泛,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即是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能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性的整体。世界发展至今,存在着丰富的文化果实,地域文化正是组成如此多样的世界文化,每种文化都有着自己产生、发展、兴盛甚至衰亡的历史。现代的建筑设计有时过多地强调了自身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而忽略了每种文化所具有的独创性,城市的雷同、建筑的克隆,使得今天的世界变得如此相似。在强调个性化、人性化的21世纪,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正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可以唤起特定地域里人民群众的自信和自豪,引发外来人口的好奇和猎奇,使得城市面貌多样化,进而促进商业经济、旅游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保持和发展。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意识行为的集中体现,在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发挥建筑师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是设计的目的,但是创新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受到多种因素诸如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约,另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矛盾对象,即传统。每个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较高的大众认知度,那么传统就是一个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香港的中银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分别是贝聿铭和som的作品,但无论从建筑造型到室内设计都带有明显的中国风格和隐喻,因此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好评,成为当代大部分设计师顶礼膜拜的典范。正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吸收使得作品具有了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认知度。2.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环境的结合建筑是人类历史进化的有力写照,一个地方的建筑风格受到地域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如西方建筑、我国江南水乡建筑与北方黑土的建筑无论在构造形式、建筑色彩、用材选址、造型美学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北方黑土地的粗犷、豪迈和大气,更显现了它的包容性。一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其自身的独立发展是分不开的。当今世界是开放的,经济全球化更加促进开放,开放意味着文化的相互渗透。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对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却有了或多或少的冲击。为了不被同化,每种文化都在争取着自己的发展空间,建筑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在世界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设计不再是单纯以建造人类栖身庇护场所为目的,而是融合了技术、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复杂的统一体。建筑文化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在寻求现代设计风格与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相结合的实践中,许多设计者都体会到说起容易做起难,并且提出这样的疑问:究竟怎样继承传统,如何吸取其精华呢?从事建筑史研究的侯幼彬先生在《建筑的软传统和软继承》中指出:建筑传统中看得见的东西称之为硬传统,它是建筑传统的物态化存在,是凝结在建筑载体上,通过建筑载体显现出来的建筑具体形态和形式特征;而建筑传统中看不见的东西,称之为软传统,它飘离在建筑载体之外,隐藏在建筑传统形式的背后,透过建筑硬件所反映的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心态、审美、情趣、建筑观念、建筑思想、创作方法、设计手法等等。它是建筑传统的深层结构。而建筑的软传统自身又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在其构成中,传统设计手法属于较低层次;传统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属中间层次;传统中所反映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审美意识、文化心理属较高层次。就这个理论来讲,我们直接拿来的传统形式及符号只是做到硬传统的继承,而我们现在急于提高的,是要继承软传统,并且从继承较低层次的软传统升华到继承高级软传统,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把握传统的精髓,并使其发扬光大。地处我国东北的哈尔滨市,一直享有东方小巴黎的美称,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当地的设计师们一直致力于近代建筑的保护和设计有地域风格的城市环境、建筑以及室内空间。对于地方的传统、民族特色和历史文脉的传承、延续,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进步中。哈尔滨的近代建筑欧风十分浓郁,这些建筑在样式上有纯正的俄罗斯风格,又集中体现出以仿古典、仿中世纪、仿文艺复兴、仿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风格。中央大街汇集了多种风格的近现代建筑,哈尔滨的地域风情及历史文脉都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新老建筑高低错落,比例适宜,实现了新与旧的协调对话。老建筑大多遵循着变化与统一、均衡与稳定、比例和尺度的法则,而新建筑虽然外面略显欠缺考究,但比例适宜,顺应了这种特有的地域文化氛围。对于地方传统和古典的借鉴就应是对这种内在规律的吸收,把抽象艺术的隐喻渗入到我们的作品之中,以达到对软传统的软继承。3.地域文化在城市设计中的表达3.1通过空间营造来表达中国苏州的苏州博物馆也是一个例子。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贝聿铭的设计思想是中而新,苏而新,苏主要体现在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主要体现在用材上。新馆建筑将三角形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新馆建筑群现代几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并与周边建筑相融合。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加之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陈。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型难题。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贝聿铭先生在设计时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使新馆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可以看出贝聿铭先生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场所因素,并把场所的三个内涵都解释的很清楚,从而体现在建筑上。
信息发布:广州名易软件有限公司 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