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看膨胀剂的使用 | ||
摘要:讨论了如何科学使用膨胀剂,控制 关键词:大掺量;粉煤灰;补偿收缩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杂志2007年第四期推出专题汇编:混凝土膨胀剂的应用。专题汇编中的主导文章批驳了王铁梦先生排斥膨胀剂的观点,提出了“膨胀剂不可替代”的观点[1,2]。我多年从事硫铝酸盐水化物的研究,涉及膨胀剂的水化特性和应用,因此也想发表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我国大规模使用膨胀剂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最初十余年争论不大,业内大多数人都认为用膨胀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是控制结构裂缝的有效方法。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经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成功应用为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做出了贡献。但是,近年来对于膨胀剂的责难之声不绝于耳,使用膨胀剂不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许多人对于是否应该使用膨胀剂起了疑心。 非难膨胀剂的使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原因,二是技术原因。 1导致膨胀剂名声下降的市场原因 当年膨胀剂名声鹊起,市场需求激增。一些研发人员只顾眼前利益,无节制地转让技术,造成无序竞争,做滥了市场。一些技术条件很差的企业生产的劣质产品充斥市场,败坏了膨胀剂的名声。甚至造成“掺加膨胀剂就裂,不掺膨胀剂反而不裂”的怪现象。现在膨胀剂价格虚高,推销人员靠高额回扣销售产品;同时,为了提高业绩,无论是否必要,推销人员都极力推荐使用膨胀剂。在使用过程中一些 2膨胀剂必须正确使用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目前对于膨胀剂的使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以王铁梦先生为代表的一派,对膨胀剂绝对排斥。二是以游宝坤先生为代表的一派,对膨胀剂十分推崇,认为采用掺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是结构抗裂的首选技术措施。 对于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来分析。补偿收缩混凝土不是一无是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任何结构都适用。目前杂志上介绍膨胀剂的使用情况,绝大多数都是成功的案例。 这是可以理解的。很少有人愿意自揭家丑,把自己不成功的案例拿出来讨论。而介绍成功实例对人对已都是有好处的。不能看到杂志上一片歌颂之声,就认为膨胀剂十全十美了。 膨胀剂发展之初,多用于薄壁结构,混凝土配合比中矿物掺合料不多,在加强养护的条件下,膨胀的发展与强度的增长基本同步,能够在混凝土结构中建立足够的预压应力,抵抗后期收缩,从而有效控制开裂。所以膨胀剂用于刚性屋面、游泳和水池等防水结构中是非常适合的。膨胀剂用于厚度不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也是可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膨胀剂的使用应有科学理论指导,严格周密的施工措施作保证。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施工是系统工程,并不是单单掺加膨胀剂就能达到目的。如果施工过程控制很差,最好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也不能防止开裂。使用膨胀剂时需要注意膨胀剂的使用条件。由于膨胀剂的水化特性,并不是任何场合都适于使用膨胀剂。上世纪80年代,膨胀剂多用于薄壁防水结构;而现在则主要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其使用对象发生了变化,但是依据的理论仍然是吴中伟先生多年前建立的补偿收缩理论。现在理论的进步已落后于工程实践,现有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在大体积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膨胀剂的作用机理。在高强混凝土中,还需要考虑收缩补偿对象变化的问题。 膨胀剂主要补偿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但在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结构中,干燥收缩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自身收缩却很大,如何补偿在水化早期发生的大幅度收缩是膨胀剂面临的新问题,现在的补偿收缩理论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会影响膨胀剂膨胀性能的发挥。在进行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验证膨胀剂在该工程使用条件下能产生足够的膨胀但又不产生过量的膨胀。膨胀剂仅仅按照标准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就直接用于建设工程,是不能保证其膨胀效果的,也是不能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 但在膨胀剂实际应用过程中,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基本没有考虑结构内部条件下膨胀剂的实际表现。绝大多数情况是,无论使用那个厂家的水泥,不管掺合料掺量的多少,不论集料的颗粒级配状态,都按照膨胀剂生产厂家的说明,依照所谓的“惯例”掺入6%~14%(或者设计指定的掺量)的膨胀剂。这样操作难于保证膨胀剂的使用效果。如果混凝土搅拌站再偷一点工,减一点料,施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