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管理软件免费财务-提高净利额的四大因子 | ||||||||||||||||
如何应用国际上常用的零售行业净利/毛利提高因子(RPMA)的概念来提高免费文档管理系统净利进行分析,RPMA的概念认为,为了提高净利/毛利额,可从下列4个因子着手,即: 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提高销售个数;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提高销售价格;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进货成本;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营运费用。 为方便讨论,根据免费文档管理系统行业的特点,本文以下列的假定计算基数为例,分析RPMA的4个因子对提高净利的效果。 假定计算基数:(以平均毛利率15%,净利占营业额的2%算) 销售单位(个数):100000; 平均销售单价价格:$1000; 销售金额:$1000000; 销售成本:$1000000X85%=$850000; 营运费用:营业额X13%=$130000; 净利:$1000000X2%=$20000 下面讨论ABCD4个因子对净利增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4个因子提高净利水平。 A.增加销售单位(个数) 如果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商品的销售单位个数5%,净利可以增加37.5%,即每增加1%的销售单位,净利可比原来增加7.5%。争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销售单位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认真分析各种销售数据,搞清楚各种商品在门店的各种指标,并尽可能弄清主要竞争对手的有关商品的销售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本店的畅销商品的销售。 改善和调整有关商品的陈列位置和排列长度,优化那些消费者需求大和毛利高的商品的陈列。淘汰滞销商品。腾出滞销商品所占的排列位置以陈列较畅销产品。 提高服务质量和卖场气氛,作好POP、堆头等工作,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加强培训,提高收银速度。 推动ECR和品类管理,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态,不断采购和提供消费者所需商品,减少缺货率特别是畅销商品的缺货率。 有针对性地要求实施各种促销活动。 作好手招和宣传工作,提高手招等宣传品的质量和派发的效果。 B.提高销售价格 如果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5%,净利可以增加250%,即每增加1%的平均销售价格,毛利可比原来增加约6.7%,而净利则可增加50%。这个因子从提高净利来看是最有效的,但一般认为,若提高售价,必然会降低销量或增加费用。无论如何困难,50比l的增加比例是非常值得去努力探索的。争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平均销售价格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不断地观察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所提供的商品的价格和服务水平,在各方面条件相当时,不要让本公司的平均价格落后于竞争对手。在通货膨胀时,更应该随行就市。 比较不同业态同行的价格,采取合理的价格体系。例如,免费文档管理系统的平均毛利率应比大卖场稍高。 不断地寻找适销对路的产品,争取率先引进消费者需要而毛利率较高的商品。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从现有的销售数据中提炼出指导引进新商品的指标和数据,以增加销售潜力和减少失误。 在相同条件下,毛利率高的商品应陈列在较好位置和有较多的面向。 根据各门店不同的消费环境和竞争条件,探索采取灵活的价格体系,将应有的毛利赚足,而不应采取一刀切的价格体系。 应将注意力多放在毛利指标,而不是只盯着销售额指标。 C.减少商品的销售成本 如果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商品的销售成本5%,净利可以增加212.5%,即每降低1%的销售成本,净利可比原来增加42.5%。这个因子对提高净利具有与提高销售价格相近的效果,主要是如何减少进货的成本和提高物流控制的科学和效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降低商品的销售成本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应监测有关供应商和分销商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相交易条件; 以消费者需要为指南,与供应商认真计划促销和特价,合理进货,达到单品和单位供应商最大的进货折扣和争取较多的促销费用; 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纲,通过ECR和品类管理,在各个品类中达成合理的商品单品广度和深度,淘汰效率低的商品和供应商,相对集中采购以达到较好的条件。 认真分析数据资料,决定合理进货水平,减少坏货和增加库存周转率。 优化支货和配送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和配送成本。 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对个别商品可采取现结方式。 D.降低营运费用 如果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商品的营运费5%,净利可以增加32.5%,即每降低1%的营运费用,净利可比原来增加6.5%。这个因子看来对提高净利效果较少,但这种效果却是可以追求的。公司推行的1%运动已在实际上向这个方向努力,并已证明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减少营运费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让免费文档管理系统员工采用合理的针对客流高峰的弹性上下班制度,减少平均实际在编员工。 加强防盗措施,减少职工因防盗失误所蒙受的损失。 认真核算各种日常营运开支的合理性。 挖掘这四个因子的潜力,需要科学的数据分析提炼,需要吸收和应用新的知识,需要善用和引进人才,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打破陈规陋习和流程改造的勇气,更需要有远见的领导、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