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一般的组织原则,商品部门(食品部门、营业部门、以及百货部门)这些管理阶层,会依照各企业的商品政策,来对采购者下指令。而采购者所要做的六项基本要务就如图表1所示。 这六项要务就是采购者平常所作的工作内容。 从年底的结算到每周要确认的大小事项,其工作内容是有些不同,但这六项基本要务对采购者来说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制作商品清单(商品品项结构分析)及排面规划表,并决定商品销售的数量,这些都是只有采购才能做到。 有些采购者会因为人情关系,而把商品排面规划交给厂商或是批发商去作,但是这是属于采购者份内的工作,还是要避免把排面规划的工作交到他人之手,对卖场或其它厂商都不是一件好事。
决定进货数量
采购者对于供货商(批发商、进货商、进口商等厂商的通称)以及卖场,最需要控制的就是进货数量。
所谓的进货数量是一定要能卖出去的数量。
但是比起去控制实际的销售数量,许多采购者会先对于进货价格和销售价格,去和厂商讨价还价。
日本一般卖场在商品进货这方面,虽然或许有批发商会介入,但是能真正自己去决定进货数量的采购者,实际上是少之又少。
决定销价格
采购者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决定销售价格。
一般的销售价,是进货价加上上架费,以及适当的利润来决定的。
但是,一般厂商的建议售价,总会先被批发商给打个几折,再由批发商决定售价后卖给大卖场。原则上是希望降低上架费,这样,售价也可以降低。然后决定售价的流程是,采购者自己先决定的价格带加上合理利润,并针对销售数据的分析与店铺比较、商品品项结构分析等,针对自家商品去作出差异化,与其它卖场有所区别,如此更能精确地掌控最佳的销售价格。
决定进货厂商
好的采购者当然要选择一个好的进货商。
在决定与卖场合作的批发商之后,选择进货商也是采购者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光只有决定进货商品和批发商是不够的,还要自行找出该厂商的铺货通路及方式,判断适不适合和该厂商合作。不过,若是第一次和该厂商洽谈的话,那一定要订下商品买卖合同书。 合同内要注明决定售价的方式、处理客诉的程序、下订单的方式、以及进货方式等等一些基本事务的处理方式及手续费用,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始开始交易,同时也要备好相关文件以随时备查。 决定销售方式 决定销售方式就是决定好陈列方法、货架位置、商品陈列数量等等,另外,排面规划也是采购者必须要亲自完成,货架下层的排列方式,原则上为: 1.重物或是大型商品 2.回转率高的商品 3.陈列量多的商品 4.促销频率高的商品 而货架上层则多为单价高的商品。再加上垂直陈列和水平陈列的技术,以这些方式来决定卖场商品的陈列面。 检讨结果 前面的工作都完成后,最后就要针对商品品项、价格、陈列面等等,与其它卖场比起来,是否有竞争上的优势等等来作检讨。进货商品的品项种类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作分析,最后就可得知自家卖场销售的商品品项,是否具有优势和劣势,下次进货时再针对劣势的部分作改进。 另外,也能由顾客数据分析去判断客层,或是由POS系统数据分析来判断客人到卖场购物的时间带。 进货和调度 1.固定进货的商品 固定进货的商品通常是指摆在端架(或冷藏柜),作长期销售的商品。这些商品多半为知名厂商、商品知名度高、或是市占率高的商品,大厂商的商品也通常是卖场固定进货的对象。 当然最让采购者在意的还是商品的利润,因此要控制进货商品的质与量,也就是采购者要对自家卖场所进货的商品品项要相当熟悉及专门,若是在商品的定价上,时高时低,将会影响进货商品的质与量。 例如免费文档管理系统一瓶超过五千多块的洋酒,一般没有作特价的话很难卖出去,但是一般采购者只会想到要跟厂商拿上架费,而不会考虑是否能卖出去,这种卖场在日本也相当多。 2.注目商品 注目商品是指,固定销售商品之外的商品。例如限时商品、限量商品、地区限定商品等等,这些商品多半在进货或销售上有某种程度的限制。还有其它厂商或是批发商会将这类商品,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走。当然,这类商品也就鲜少在其它卖场出现,即使是看起来卖不出去的商品,只要照定价再打个七到五折,配合卖场陈列还是会吸引一些消费者去冲动性购买。像这些具有上述条件的商品,其利润也相对提高。还能让消费者觉得这类商品会很快卖光,好好地利用这类商品的优势的话,卖场的生意将会更好。 熟知商品定位 要作一张商品的品项销售表。针对商品的功能与容量、以及价格带去细分,制作一张图表。这样子就可以清楚知道单项商品的销售数据,以及该商品的定位,另外还可以判断该商品卖得好不好。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