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 ||||||||||||||||
一、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1) 系统可得性 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容易而又始终如一的可得性,所需信息包括订货和存货状况,当企业有可能获得物流活动的重要数据时,应该很容易从计算机系统中重新得到。迅速的对于客户服务与改进管理决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顾客需要频繁的需要存取货和订货信息。可得性的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存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无论是管理上的、顾客方面的、还是产品订货位置方面的信息。物流作业的分散化性质,要求能从国内甚至世界各地任何地方得到更新的数据,这样的信息可得性可以减少作业和制定计划上的不确定性。 (2) 数据精确性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精确反映当前物流服务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订货和存货水平。精确性可以解释为物流系统报告与食物365JT技术或实际状况相吻合的程度。平稳的物流作业要求实际的数据与物流信息系统报告相吻合的精确性最好在99%以上。当实际数据与物流信息系统报告存在误差时,就要通过缓冲存货或安全存货的方式来适应这种不确定性。 (3) 反馈及时性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即时的、最快速的管理信息反馈,及时性是指一系列物流活动发生时与该活动在物流信息系统可见时的耽搁。例如,如果在某些情况下,系统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将一个新的订货看作一个新的需求,因为该订货不会始终直接由客户数据库进入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这种单个作业会使计划的有效性降低,而使存货增加。此外尽管一些生产企业存在着连续的产品流,但如果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却是按每小时、每工班、甚至每天进行更新,则不能保证信息系统的及时性。显然是史更新或立即更新根具有及时性。是史更新往往会增加记帐工作量,因此编制条形码、采用采苗技术和物流EDI1 有助于及时而有效的数据记录。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RS也有助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及时性。 (4) 反应灵活性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具有灵活反应能力,以满足系统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以虚有能力提供能迎合客户需要的数据,如票据汇总、实时查询、成本综合分析、市场销售汇总及分析等,一个灵活的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以满足未来企业和客户的各项信息需求。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备智能识别异常情况功能,使得在物流管理中能够利用系统去识别需要管理部门引起注意的决策。 (5) 界面友好性 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物流报告应该界面友好和规范,以适当的形式对物流信息进行表述,建立正确和直方的物流信息表达结构,方便客户查询和阅读,方便客户打印和存档。物流报告的表现形式英语传统报告相结合,便于企业报关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分析。 二、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开发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以销售物流为例加以说明,主要包括接受订货系统、订货系统、收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发货系统和配送系统。接受订货系统:办理接受订货手续是交易活动的始发点,所有物流活动均从接受定货开始。迅速准确地将商品送到,必须准确迅速地办理接受订货的各种手续 订货系统:订货系统是与接受订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互动,库存不足时应防止缺货;在库存过多或库存不合理时,根据订货劝告,适时适量地调整订货的系统。 收货系统:是指根据收货预定信息,对收到的货物进行检验,与订货要求进行核对无误之后,计入库存、指定货位等的收货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系统:批发业应正确把握商品库存,对于制订恰当的采购计划、接受订货计划、收货计划和发货计划是必不可缺的,所以库存管理系统乃是物流信息的中心。对保存在物流中心内的商品进行实际管理、指定货位和调整库存的系统叫库存管理系统。 发货系统:如何通过迅速、准确的发货安排,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是物流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发货系统是一种与接受订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互动,向保管场所发出拣选指令或根据不同的配送方向进行分类的系统。 配送系统 :降低成本对于高效率的配送计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配送系统是将商品按配送方向进行分类,制订车辆调配计划和配送路线路计划的系统。 2. 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接收式的开发策略:经过调查分析,认为用户的信息需求是正确的、完全的和固定的,现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和方式也是科学的,这时可采用接收式的开发策略 。 直接式的开发策略:经调查分析后,即可确定用户需求和处理过程,且以后不会有大的变化,则系统的开发工作就可以按照某一种方法的工作流程按部就班地走下去,直至最后完成开发任务。 迭代式的开发策略: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一时不能完全确定时,就需要进行反复分析,反复设计,随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修正开发过程的方法 。 实验式的开发策略:求的不确定性很高时,一时无法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则只能用反复试验的方式来做。 开发的具体实施应从内外两方面考虑。一是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充分统筹规划,在企业内部开发适合自己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供求网站,二是对现行的规章制度整合优化,并 2 对新内容进行开发。 三、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的三阶段 单点应用阶段。物流信息化的第一阶段是针对个别的信息处理活动,引入各种软件工具,建设各种单点应用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标签(RFID)、自动识别软件、物流仿真软件以及各种通用的软件工具,如办公套件、企业邮箱等。 流程优化阶段。物流信息化的第二阶段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处理活动的改进来优化和改善各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的运行。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管理系统(DMS)、电子报关系统、网上跟踪查询系统、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平台等;以及各种通用的信息系统,如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综合管理阶段。物流信息化的第三阶段是针对整个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各种物流企业专用的生产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在第三阶段,物流企业需要跨越部门的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集中查询和集中发放。 四、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一个适合本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这些作用归纳为从管理决策、业务控制、协调工作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从管理决策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对大量负责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快速地从这些信息中获取对本企业日常管理和战略决策有价值的信息,保持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业务控制角度看,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整合的过程。整合后的业务流程更符合现代物流的特点,从而更易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其业务活动.从工作协调的角度看,信息系统可以将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工作冲突,快速地在系统中反映出来,因而可以快速地解决出现的矛盾。 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其中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每年要满足全球4000多家连锁店对8万多种商品的配送需要,每年的运输量超过78亿。所有这一切,没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根本不能实现的。一方面是建立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则是依靠有效的内部控制模式。其中包括五个重要的方面:控制环境对于信息系统的大力支持;引进信息技术时保持应有的风险意识;针对信息系统设置响应的控制环节和程序;对内部控制监督;扩大信息沟通范围,与供应商共享信息。 现代物流是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但目前的物流运输尚处于传统的传递、送货阶段。因此,物流运输要有严格的、科学的管理系统实现事务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的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信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