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强规划引领 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好乡村,关乎城乡统筹、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关乎城乡人民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立足于美好安徽建设全局,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加以推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内涵上延伸,不只是改善村容村貌,而是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主管理等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拓展,不局限于单个村庄,而是着眼于农村区域,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 为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2012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安徽省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合作协议》,明确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努力方向。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并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由此,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由点上探索进入面上推进阶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4个不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不规划不建设 在省域层面,按照《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提出的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目标体系,我们编制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对全省美好乡村建设作出整体安排,并具体落实到县(市、区)。在县级层面,要求以县为单位,完成村庄布点规划修编,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并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对中心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房建设等进行统筹安排。在技术层面,我们编制了《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明确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方法等。在实施层面,我们编制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按照美在硬件、好在软件的要求,明确中心村相关建设内容和指标。 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不搞行政命令 在组织实施上,我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省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建设、资金整合等6个指导组。在资金投入上,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中心村建设进行补助。同时,按每个中心村10万元的标准,每年安排1.5亿元规划编制补助经费。在技术指导上,我们拍摄了《农民建房基础知识》、《美好乡村技术指导》专题片,并在省电视台播放,在厅网站上设置链接;会同省委组织部开展了千名建设干部下乡镇活动,两批共1170名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已全部派驻到位,基本覆盖到所有乡镇;启动了村镇规划员培训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为每个乡镇培养至少1名掌握规划建设基础知识、熟悉相关政策规定的村镇规划员,目前已完成对两批共270人的培训工作。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靠和发动群众,已实施的3200个美好乡村建设点全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负责确定整治点,组织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等工作,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 三、突出重点,有序实施,不劳民伤财 我们从群众最急需的危房改造、道路、饮水安全和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得到实惠。在村庄整治中,重点实施三网、四把工程,即加强路网、电网、信息网建设,把垃圾处理好、把污水治理好、把水系通起来、把树种起来。在危房改造中,优先解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农户的最基本住房需求,严格执行危改对象确定程序和公示制度,危房改造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农村低保户所占比例保持在40%以上;中央和省补资金重点向困难地区、困难农户倾斜,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每户可获得政府补助两万元。 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不大拆大建 按照皖北、皖中、沿江、皖西、皖南不同区域,城郊型、乡村型不同类型,分区分类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各地把原貌整治、塑造特色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导模式,在尊重村庄现状格局的基础上,坚持整治与保护并重,不拆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不破坏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充分利用已有建筑、设施和自然人文环境,统筹考虑村域及居民点范围邻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产生活要素,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彰显地方特色和乡村风貌,让乡村回归乡村、让乡村增添活力。如,与世界遗产地芜湖市黟县宏村相邻的卢村,通过对古村落就地整治和古民居整修,不仅保护了濒临损坏的古民居,还发展了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 4年来,中央共安排我省32.55亿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支持47.24农民改造危房。在此基础上,近两年安徽省级共安排10亿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亿元农村清洁工程专项资两亿元村庄整治以奖代补资金,实施了730个乡镇清洁工程,开展了3200个村庄整治试点,涌现出一大批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民主和谐的美好乡村典型。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部署,继续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