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成都市的城乡住房重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的总体目标,在对口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受灾县(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扎实搞好重建,通过1年多艰苦努力,已基本完成了农村住房重建,为2010年春节前受灾群众全面入住奠定了坚实基础。城镇住房重建完成了83.5%,为保证城镇居民2010年5月12日之前入住新房创造了条件。
据成都市建委近日发布的城乡住房重建最新进展情况,农村住房重建总户数(含维修加固)逾45。其中,逾31万户维修加固房屋已于2008年年底全面完成;截至2009年12月30日,新建的13.6万户已建成13.4万户,占总量的98.36%;已入住10.3万户,占总量的75.40%。31.49万户、8.7亿元的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新建补助资金24.013亿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城乡住房重建稳步推进
震后,成都市67万户房屋毁损,其中需重建的农房逾13万户、城镇住房逾4万户,灾后重建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
要让灾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安居是关键。所幸的是,经过5年的城乡一体化实践,成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和办法已经形成,为实施政策创新、推进科学重建奠定了基础。成都市把城乡永久性住房建设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让灾区群众早日搬进新家安居乐业。
通过住房“联建”,确保受灾群众“不花一分钱,住进山水别墅”。在都江堰市向峨乡,90%以上房屋倒塌,该乡运用“建设用地指标增减异地挂钩”的办法,筹集数亿元资金,统一规划建设可安置1.2万人的16个集中安置点;在彭州国坪村,村民集中后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政府补贴资社会捐助资金量化为股份,整个村的重建委托给国有旅游发展公司负责,建设资金由公司想办法解决,待旅游项目取得收益后,村民还将享受分红;在天马镇向荣村、小鱼洞镇江桥人家、白鹿镇书院新居、新兴镇寿阳泉、磁峰镇鹿鸣荷畔……成都灾后重建的成果日益显现。
86.33%、89.85%、90.09%、98.36%……在成都,这样的数字每天都在刷新,它意味着农房灾后重建日以继夜快速发展的进程。
“成都模式”成果凸现
为了早日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全、放心的永久性房屋,一年多来,成都市建设系统的干部职工团结一心,通过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密施工,克服了种种困难,迅速重建起了美好新家园,大力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新型城乡形态构建,促进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突破。 成果1:创新6种农房重建模式
在农村住房重建过程中,成都形成了“原址重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开发性重建”、“异地安置”和“维修加固”6种模式。其中有6.3万“统规统建”农户,占重建总量近50%;还鼓励自建农户采取与投资者合资合作联建的方式重建农房,目前仅都江堰市就有900多农户引进了社会资金20亿元,进行了“联建”和“开发性重建”。
成果2:土地增减挂钩筹集资金23亿元
为解决重建中的诸多难题,成都市灵活运用实验区特殊政策,先行先试,用好用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重建中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在市域范围内挂钩使用,获得级差地租收益,以城补乡用于住房重建。对市场化运作有困难的重灾县(市),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每亩15万元的标准统一收储。全市新增耕地1.5万多亩,筹集资金约23亿元。都江堰市天马镇向荣村选择本村较大的3个林院地(老鸹林、曾家院子、肖家院子)进行统规自建,通过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节约建设用地120余亩,获得1800余万元建设资金,既为重建提供了资金来源,又避免了分散建设对川西林盘和耕地的破坏。
成果3:“四性”理念和原则在重建中充分体现
为确保重建的品质,使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性、相融性、多样性、共享性”的“四性”发展原则,在重建中充分体现,前后组织了两次重建规划设计大会战,200多家设计单位、2000多名设计人员,完成重灾区农村重建640个点位规划设计。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开展优秀规划方案评选,举办规划设计成果展。发动200多家建设单位、十万建设大军、百万灾区群众,展开了灾后重建大会战。同步完成基础设施重建,完工公路1940公里,竣工医疗重建项目197个,全面完成学校重建,2条天然气主管网和光纤等同步建成。
抓好协调保障确保再上台阶
当前,成都已建立完善“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分解落实部门责任协同抓、乡镇落实专人盯项目抓”的强有力工作机制,采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重建工作。
为全力确保农村住房重建春节前建成入住,成都市建委按照重建时间节点的要求,对进展缓慢点位增添力量、倒排工期,落实各环节、各工序的时限和责任。鉴于春节民工返乡对建设进度的影响,要求各灾区(市)县要提前做好施工组织工作,节日期间按照只有工期、没有假期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工作。加强水、电、气、路、讯、视等协调,做到配套设施同步建设;抓紧项目竣工验收,确保农村住房重建年底基本建成、春节前可全面入住。
2009年,在融汇了城乡统筹的精髓理念、凝聚了成都建设者的创新与智慧后,灾后重建高速前行,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在灾区已初显成效。刚刚闭幕的成都市委工作会,深刻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都面临的重大机遇,作出了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结合灾后重建和城乡一体化实践,成都将开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新征程的崭新未来。
摘自《中国建设报》2010.01.13 张志明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