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现实的需求。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也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 当下,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现实的需求。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也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怎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该选用什么样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怎样与当前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建筑的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在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看来,未来建筑的建设必将从飞行走向着陆,建筑的设计、建设等必将从粗放走向精细。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未来的工作必须有新思路、新措施,在技术措施方面更要明确方向。 把握绿色建筑方向 Q:绿色建筑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您如何看待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仕超:在我看来,绿色建筑的方向就是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要保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结合我们的现实,绿色建筑既要满足我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的需求,又要满足节约资源、保护周边环境的需求。我认为,绿色建筑应该以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需求为基本前提,以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基本思路,充分挖掘传统建筑技术和应用业已积累的绿色建筑技术,形成可以大量推广和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Q:结合广东省气候特点,您认为建筑的绿色需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仕超:广东地处夏热冬暖气候区,这是广东省基本的气候特点,这里夏天时间长达半年且基本无冬。因此,我认为建筑要以防热为主,应重点重视自然通风、遮阳、隔热,而无须考虑冬季的保温。广东省的建筑长时间需要空调,那么,节能应该以空调节能为主,利用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的使用。 同时,这里也是海洋性气候,台风多发、气候变化快,且高温多雨、潮湿、四季常绿,为此,建筑规划可适当满足日照,尽量满足自然采光。建筑需要防潮,室内新风需要除湿,材料也需要防霉。此外,建筑设计要注意充分利用雨水,严格雨污分流,要注意自然湿地、人工湿地的应用,水系、生态的保护等。 Q:那针对地域方面的特点,又应该如何应对? 杨仕超:当然,广东省也有相应的地域特点这里山丘和水网密布,城市密集,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规划滞后,城市随着道路扩张,拥有为数众多的城中村和规划滞后的旧区。城市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等情况越发严重。 根据这些特点,我认为,广东省的绿色建筑应该实现高容积率下的合理规划布局,依地形进行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该优化建筑布局及总平面设计,在建筑平面优化中,考虑传统岭南建筑要素;室外声音环境应该采取一定优化措施,重视建筑隔声。同时,做好建筑节能,对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进行优化,对空调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智能控制,提高设备效率;适当应用包括太阳能、水源热泵、光伏发电照明等可再生能源;关注公共建筑的照明节能;做好建筑的智能化节能管理等。 探求技术方向 Q:针对您指出的广东省绿色建筑的方向,在技术措施方面应该如何支持? 杨仕超:广东省作为华南地区的代表,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确实应发挥表率作用。我认为,针对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要求,广东省的绿色建筑可以从室外环境、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广东地区独特的技术方向。 举例来说,在室外环境方面,要能够充分适应高容积率的现实需要,通过优化总平面布局,利用架空、地面、地下组织交通,接驳公共交通,方便行人,并合理设置停车。合理应用岭南特色的传统园林景观,通过水面、水景、乔木、灌木、喜阴植物、草坪、透水地面,营造舒适室外热环境和景观,因地制宜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 同时,在建筑中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做好通道、间距、架空等区域自然通风优化,利用围合空间优化室外声环境,地下空间用于停车、通道、设备机房、水池、储藏等建筑的辅助功能,建筑电力、控制等重要设备如果建于地下应确保不被淹没等。 Q:广东省的建筑节能应该以空调节能为主,那么,这方面的技术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杨仕超: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利用天井和开敞、半开敞空间,减少空调空间,采取多种适合气候的围护结构,包括遮阳,保温隔热,热反射,绿化隔热,蒸发降温,通风隔热等。此外,空调系统应进行分区域单独供冷和湿度控制,并尽量采用分散空调,采取变频节能技术,全空气空调系统实现全新风运行和可调新风比。 实际上,这都是能源利用方面的内容,除上述之外,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并采取分区照明和智能控制技术。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建筑一体化的可行性,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利用信息机房对各个能耗系统进行监控同样很重要。 此外,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可以采用风冷系统空调和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减少空调补水。当然,结合景观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景观用水补水、灌溉、清洗、道路浇洒等,确保雨污分流,使用滴灌等灌溉节水技术,选用高效节水器具,采用高效能水泵供水技术,避免管网渗漏,按照用途计量用水等措施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一些有条件的项目上,我们也可以根据地形利用池塘、人工湿地控制雨洪。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查看更多……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