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级建造师《管理与实务》精华辅导资料(69) | ||||||||||||||||||||||
存在的问题: 1、品种不适合。 品种不适合主要是绿化植物品种不适应道路提供的生长环境,表现为生长势弱,逐渐退化,甚至死亡。每一植物品种都有一定的生态习性,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综合条件而形成的结果。如果外界环境不能长期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植物的生长就往往表现出不适应的症状。如,冷季型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草种,由于耐寒、绿期长和效果好等特点而被人们从庭院绿化中引用到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来。但是冷季型草还有一个习性,就是不耐炎热,需要在勤浇水、勤修剪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然而,由于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大、风速大而是分隔带绿地水分蒸发迅速,这种情况下,仅靠水车浇水是难以满足冷季型草的生长需求的,因而有段时间过后,草地出现大量斑秃,退化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2、设施不配套。 是常指只考虑了施工对象而忽略了与之配套的养护设施的合理性。对公路而言,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很少考虑到与之相配套的养护设施,从而使得设计与养护脱节,给日后接养的养护部门带来许多麻烦。还是以冷季型草为例,由于该草种忌热,一般养护主要是长期浇水以维持草皮的生长。为达到这一目的,养护部门不惜动用大量车辆长期占用超车道进行浇水作业,使本来紧张的交通更为紧张,同时还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据有关资料分析,养护作业长时间占用车道是导致高速公路行车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占用超车道作业,各条高速公路都曾发生过追尾等伤亡事故,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警觉。如果用带铺设浇灌的设施来代替水车浇水的作业方式,或许就消除了这些隐患。 3、环保不到位。 环保不到位是指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高速公路的行车环境中有关尾气、扬尘、噪音和高温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中央分隔带中载植的绿化品种大多数是单一、低矮和缺少复层结构的植物,高速公路行车环境质量难以避免恶化的趋势。不同类型植物及其组合的生态效益是不同的,而决定植物生态效益大小则是植物的绿量。绿量可以简单理解为植物的生物量,一般是以植物的叶面积总和为主要依据。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乔木、灌木和草坪结合组成的绿地,其综合生态效益为纯草坪的5倍。意义看出,绿化层次丰富,绿量就会增加,其生态效益就会加强。由此得出结论,立面的绿量肯定大于平面的绿量,其生态效益自然大于后者。生态效益好,就会还高速公路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反之就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成为危害周边环境的污染源。 4、景观不丰富。 具体说,一条路的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固定而缺少变化,表现为绿化形式一成不变。由于缺少景观的内在变化,使使用者容易产生一种疲乏枯燥的情绪。目前绿化设计上存在一个误区,即中央分隔带一般绿地有限,没有什么太大作为,只要能起到交通分隔作用,稍微绿化一下就可以,景观太好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形式多变的景观不仅可以使使用者产生兴奋、减少疲劳,而且还能使人们感受到活力、动感和开放气息的冲击。同样,如果再结合地域文化等条件,使变化的景观为使用者提供醒目的路段标志,将更好地体现高速公路服务的人性化。 解决问题的思路: 1、注重品种习性与环境统一。 应根据分隔带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植物的品种。中央分隔带的绿地紧邻着超车道,风大、污染大、温度高是分隔带绿地的突出特点,因此在选择绿化植物品种时,应选择那些耐旱、耐寒、抗瘠薄、抗污染、抗病虫害的植物,如野牛草、紫穗槐、匍地柏、紫葳、木槿、迎春、连翘、地锦、萱草、油松、侧柏、银杏、合欢、国槐、臭椿等,当然在选择时也要同时考虑分隔带面积大小来进行植物品种的搭配。 2、注重设计与养护应用统一。 不考虑未来使用情况的设计是不完整的设计,,在设计分隔带时,应充分考虑滴灌设施的应用可以改变目前的不良状况。 3、注重生态效益与环境统一。 交通量的增加,车辆牌坊的尾气量也逐渐加大,因此设计上旧好首先考虑那些抗污染的植物,例如雪松、侧柏、银杏、毛白杨、梧桐、臭椿、栾树、白蜡、大叶黄杨、丁香、连翘、女贞等。既然绿量决定生态效益的大小,设计中就要根据分隔带的宽窄,综合考虑层次立面绿化,以增加叶面积的总量。例如,设计乔、灌、草的结合;绿篱与灌、草的结合,切忌采取大面积载植纯草坪的方法。 4、注重景观与地域路段统一。 分隔带的景观要与变化,而这些变化要与路段所经地域文化内涵相和谐。一般来说,高速公路没5km~10km就要有一个景观变化,以便加强司机的兴奋感而不至于产生疲劳厌倦。另外景观的变化还要结合收费站口、地域文化、标志性建筑等综合条件,对景观的长短距离进行取舍,从而突出地域路段的特点,使使用者在车上一看到某一绿化景观,就能知道到了某一路段。 更多推荐: 2015一级建造师辅导课程、辅导书热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