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管理咨询
返回
如何使施工企业做强做大
编者按:吴协刚常务副会长在中国施工协会23次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站在现实和战略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工程建设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剖析,既有理论高度与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摘要刊登,供读者品之思之。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施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2年到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8527亿元增加到40975亿元,年均增长22%,建筑业增加值由7005亿元增加到11653亿元,年均增长13.6%。2004至200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5—7%,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施工企业有35家,是入围企业数量最多的三大行业之一,并有三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现阶段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器”,加快推进施工企业做强做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施工企业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技术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有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多而不精。目前全国具有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建筑施工企业56717家,其中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264家,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3032家,专业承包一级企业2761家。从企业资质等级的数量分布上看,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等级)等问题。相对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言,产能严重过剩;从企业的数量、从业人数和产业工业化水平来看,集中率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属粗放式管理;9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低。总体来说,我国施工企业的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同行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大而不强。由于建设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环境不规范、行业政策缺失等因素,施工企业长期处于恶性竞争状态,不得不把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弥补产值利润低下甚至亏损的主要手段。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行业培养了约4000家年产值数十亿元的施工企业,有的已达到千亿元以上,这和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不可谓不大。但由于政策导向和市场因素,使这些企业大而不强。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产值都超过1000亿元,产值规模很大,产值利润率却很低,只有1%左右。过低的利润率使得企业没有资本积累,长期处于低层次经营;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积累严重不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优秀人力资源严重流失,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垂而不死。施工企业的上述状况,如果在市场规范的发达国家里早已倒闭了。可在我国目前的政策、市场环境下,不规范的市场秩序一方面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但也给了部分企业生存的条件。虽然不强,但还能生存,极少出现自行倒闭、破产的施工企业。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质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在特定范围和程度上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公共经济。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由于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导致诸多经济实践活动都带有实验和探讨性质。
  政府职能缺位、越位、改革不到位。建立市场经济体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动态调节机制。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的生产关系不分层次的控制在政府手里,政府和生产关系几乎是同义词。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如不能(实际上做不到)及时对生产关系做出调整,那么生产力冲击的就不但是生产关系,而且是政府行政主体本身,处理不好,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和领导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行业组织建设滞后。行业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按经济规律健康、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我国的行业组织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由于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行业组织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行业协会没有法律地位和明确的职能和定位,大部分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仍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指导工作。因此,也就不可能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真正发挥行业协会的应有作用。
  缺乏市场监管主体和手段。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有些政府职能正逐步从市场中撤出。但由于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市场公共监管体系没有形成,使得政府职能撤出领域的市场监管主体缺位,对有法不依的市场参与主体缺乏应有的惩戒手段,给建设市场造成了谁都管、谁也管不了的混乱局面。
  做强做大施工企业的几点意见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调节机制。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真理性已不容质疑。因此,建立一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调节机制势在必行。这种机制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随机性。它必须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是动态的;二是能级稳定性。要根据生产力和市场的性质进行能级调节,大的生产关系在一个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市场、行业组织、政府三级调节机制。市场运行中的问题由市场调节,行业内部的问题由行业组织调节,关系到行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经济结构等大的生产关系由政府调节。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7】36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协会、商会改革,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要坚持市场化方向,理顺政府与协会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行业协会职能,大力推进行业协会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为行业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人才企业培训的相关问题
目前招聘就业形势调查和分析
吴建国:如何建立内部绩效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薪酬过程的表现
企业发展需建立正向的员工关系
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三力管理
怎样应对企业的人才缺失问题
企业人才管理需要持之以恒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