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培训教材 |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标准未给出---环境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它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3 定义 3.1 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3.2 持续改进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根据ISO9000的3.7.2改写。 3.5 环境 组织(3.16) 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6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3.16) 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 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 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8 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注1:管理体系是http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9 环境目标 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 3.10 环境表现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3.11 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3.12 环境指标 直接由环境目标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3.13 相关方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表现(行为)(3.10) 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一般为:顾客、投资者、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政府、当地居民、合作伙伴或社会等。 3.14 内部审核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3.16) 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独立——与被审核的活动无关。 3.15 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同于ISO9000的3.6.2 不合格) 3.16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7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8 污染预http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对源的减少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回用、恢复、再生、回收和处理。 3.19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3.20 记录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四、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按照标准建立机构、规定职责、配备人员、制定制度、形成文件、按照文件实施、检查改进、不断完善。 界定并以文件描述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 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 识别其过去、当前或计划中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确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 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 其他要求; 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目标和指标; 开展策划、控制、监测、预防和纠正措施、审核和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有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做出修正的能力。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一个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首先应当通过评审的方式来确定自己当前的环境状况,以便对它的所有环境因素予以考虑,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评审的四方面关键内容 识别环境因素。包括在正常运行中、异常条件下(含启动和关闭情况)、发生紧急情况和事故等各种情况下的环境因素 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par 审查所有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和程序(包括与采购和合同有关的) 评价对以往紧急情况和事件的调查情况 评审时,可根据活动的性质,采用调查表、面谈、直接检查和测量,以及参考过去的审核或其他评审结果等方式。 4.2 环境方针 Max批准 适应——企业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承诺——持续改进、环境污染预防、守法 框架——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 成文,实施,保持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员工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1环境因素 建识别、评价环境因素程序 环境因素——能够控制 ——能够施加影响 ——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形成文件 及时更新 重要环境因素必须控制 环境因素识别——三种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目前还有一定的环境影响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并持续到未来的环境问题。 将来:不可预见什么时候发生且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如新材料的使用、工艺变化、产品服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识别——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正常状态:指固定、例行性且计划中的作业与程序。如正常生产。 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的作业与程序。如设备开机、停车、检修等。 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突发情况。 环境因素识别——七个方面: 水:向水体的排放,如污水 http气:向大气的排放,如废气 声:噪声排放:如机械噪声、动力噪声 渣:废物和副产品,如边角料、包装物等 土地污染:向土地的排放,如渗漏、国体废弃物堆放 资源能源消耗: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如占地、原辅材料使用;能源使用:水、电、煤、 燃油、天然气等 其他:如释放的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社区问题、放射性、电磁辐射、是否使用危险化学品 环境因素识别范围 活动——指组织的生产、管理、办公、后勤等活动 产品——是指组织的产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后及在使用过程产生的环境因素 服务——是指组织接受的服务活动产生的环境因素,虽然不是组织自己活动产生的环境因素,但此活动是为组织服务的,应考虑组织外包活动产生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工艺流程分析 现场环境因素调查 法律法规要求对照 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 员工问卷调查 头脑风暴 水平对比 物流平衡分析等 环境因素识别推荐方法 比较推荐的方法是——按照组织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识别组织活动的环境因素 将组织的活动分为主要业务活动、办公活动、后勤保障活动。 逐一分析每项活动各个工序的环境因素(是否有污水、废气、噪声、固废排放;是否有资源能源消耗、是否有土地污染、是否有辐射、放射污染等) 最终——影响组织成本、经济效益 环境因素识别的表述 环境因素一定是和外界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等造成一定影响的要素 环境因素的表述方法:名词 动词, 环境因素评价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是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明确管理的重点和http改进要求的过程 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离不开对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评价 环境因素的评价 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综合污染指数等 资源消耗、废物产生等环境因素可以根据外包要求紧迫程度、技术成熟度、组织的环境管理水平、对环境因素的控制能力等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类比法、多因子打分法、专家评估法、物料衡算法等方法 对于潜在的环境影响还需要考虑风险的大小、发生的几率、及措施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评价环境因素都应从社会的要求、和组织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条件加以考虑 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第一步:是非判断法。即凡是违法的或超标的,可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第二步:打分法(评分基准: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规定级别以上的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不是绝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也不是绝对的 目前组织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大多数采用的是:是非法 打分法 采用打分法是要注意分值的一致性 比较推荐:专家评估法 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建立程序 识别针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途径 确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应用于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何贯彻执行: 直接下发学习执行 适用条款择录汇总下发学习执行 转成规章制度下发执行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考虑 法律法规: ——国家的或国际性的法律、法规要求 ——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 ——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 其他要求: http——机构的协定 ——和顾客的协议 ——非法规性指南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规范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护理承诺 ——行业协会的要求 ——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 ——本单位的要求 4.3.3 目标、指标 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成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 目标和指标——符合环境方针 ——承诺污染预防 ——承诺持续改进 ——承诺守法 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考虑重要环境因素 ——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考虑相关方的观点 4.3.3 方案 针对目标和指标定方案 有方案必有目标和指标 目标、指标与方案不是一对一关系 目标、指标达到的方法——运行,即规章制度执行 ——应急,即应急程序或预案 ——方案,即方案落实 方案内容——规定方案实施的人员及职责 ——规定方案落实的方法 ——明确方案实施的时间进度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资源提供——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基础设施、技术、财力 规定职责和权限 形成文件 传达,内部沟通 4.4.1管理者代表 Max任命 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 确保按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主持http体系日常工作 向Max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提出改进建议 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范围——所有环境方面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本公司员工 ——销售代理 ——外包过程人员 ——临时雇用人员 能力——包括教育、培训或经历。每个岗位均应规定 确定培训需求——培训计划 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 保存相关的记录 4.4.2培训和意识 建程序 工作符合性重要性培训 意识培训——工作中重要环境因素、实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3 信息交流 建程序 内部横向、纵向信息交流; 外部信息交流、成文并做出回应。 文件明确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信息交流内容、方式、责任人并予以实施。 外界信息交流的规定 标准规定:组织应决定是否对它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 程序文件要规定对外部信息交流的内容、频次、方式、部门等 实施与程序文件要相符 外界信息交流中反馈问题要解决、答复 被动接到外部信息问题的解决、答复及通报 验证外界对企业的满意情况 4.4.4 文件 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覆盖范围 体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运行规定,包括记录 4.4.5 文件控制 建程序,以便: ——发布前审批,以确保其适宜性;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并重新审批;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发放到应得岗位 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外来文件标识,控制发放 过期文件非误用。作废保留标识 4.4.6 运行控制 识别、策划运行,并符合规定 建程序——环境控制的步骤 规定运行准则——规章制度 按照程序和规定执行 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提出对有关相关方的控制要求,并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建程序 建应急预案 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环境影响 定期评审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修订,特别是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后。 可行时,定期演练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基本情况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危险区的隔离 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现场保护与现场恢复 应急救援保障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应急培训计划 演练计划 附件 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习 预案的作用 本区域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 事故的预防措施 发生事故时相关人员的职责 如何启动紧急报警系统 发生事故时员工及公众的应对措施 防护用具的使用 自救与互救知识 指挥信号的知识 疏散的路线等内容 应急演练的目的 不局限于培训 检验组织和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适应性及相互支援协调的程度 检验测试应急设备的可靠性 检验组织指挥、专业救援和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证实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 应急演练后的评审 由事故应急救援方面的专家参加评价,对演练的每一个程序进行考核、评价,演练后与演练者共同进行讲评和总结 由非受训部门应急人员参加,为训练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结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4.5 检查 4.5.1 监测和测量 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例行监测和测量 环境绩效监测 运行控制情况检查 目标和指标完成即落实情况 管理方案分步落实检查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 保存记录 4.5.2 合规性http评价 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持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合规性评价方法 审核 文件和/或记录评审 对设施的检查 面谈 对项目和工作的评审 常规抽样分析 设施巡视和/或直接观察 开展定期独立评审值得推荐 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重复发生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 实施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评审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相适应 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记录 4.5.4 记录 根据需要建记录 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记录控制 ——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提供可追溯性 4.5.5 内部审核 按计划的间隔进行内审 目的——是否符合安排,以及本标准的要求 ——是否实施、保持 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制定审核计划——考虑到所涉及的运行的环境重要性 ——以前审核的结果 制定、实施和保持程序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审核准则、范http围、频次和方法 审计员不审自己工作 4.6 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主持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 目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内容——环境方针 ——环境目标和指标改进的机遇和修改的需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任何改进 管理评审记录应予保存 污染预防的变化 增加污染预防的对象:技术、服务、能源 污染预防可采取的技术比以前多了,可按三个层次: 源头避免——过程减少——末端控制 污染预防优先性排序 源的消减或消除 内部再利用或再循环 外部的再循环、再利用 回收和处理 控制机制:例如在经过许可的条件下进行焚烧或有控制的处理 持续改进的体现 培训工作的开展 相关方抱怨减少 内部员工不满减少 文件及记录的改进 废物的再利用 能源的节约 废气再回收 绿环面积增加 锅炉改造 设备改造 成本的降低 应急问题的减少 环境方针的调整变化 外部反馈意见的减少 废水处理设施增加及改进 运行方法、程序的改进 减少噪声及油的跑、冒、滴、漏 自然资源的保护、浪费的减少 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提高制定 人员素质、水平能力的提高 循环水利用率提高 整体效益增加情况 绩效检测数值低于排放标准的成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