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减少是趋势 | ||||||||||||||||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日前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贸易顺差减少不是临时性的,而是趋势性的。这对中国不是坏事,关键要看怎么面对,今年将是外贸增长方式转型年。? ??进口增幅仍超出口? ?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比去年大幅下降,三月份甚至出现逆差。您认为未来我国贸易将呈现什么态势?? ?张燕生:五月份同比进口增幅仍会显著高于出口,趋势没有大的改变,但顺差规模可能比四月份大。? ?从进口因素看,国内需求显著好于外需,进口增幅回升的速度比较快,需求面有内需的支撑。另外进口价格上涨也是重要因素。但由于欧元从4月份显著下降,美元显著上升,这对原油等资源价格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从出口因素看,全球实体经济需求从去年12月份好转,外需对出口影响在70%—80%之间,这也使得出口好转。? ?另外,上半年海外市场进行再库存,由此产生的需求对中国出口起到支撑作用。我们了解到,不少企业订单都排到第三季度,但大部分是小单和短单,这反映了全球客户对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订单前景不可预见性的担忧,影响了下半年和明年的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 ?去年全年净出口拖累GDP3.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净出口拖累GDP1.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好很多。虽然未来有很多的问题,总的形势不会比去年更坏。? ??欧债危机拖累出口? ?中国证券报记者: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以什么渠道来影响中国的出口?? ?张燕生:实际上各发达国家都面临着类似问题。今年美国的债务率和财政赤字率已达历史最高,日本的财政赤字水平则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主权债务危机会使这些国家考虑采取行动,缓解主权债务的风险。现在发达国家的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仍不景气,如果公共开支再紧缩,整个发达国家的内需都将处于紧缩状态,我国出口面临的就是全球需求缩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这个问题会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出口全球需求缩水后,各国自救的办法是扩大出口,比如美国提出未来五年出口翻番。当蛋糕缩水,大家却都想得到一块时,不去以邻为壑,不去抢市场,怎么能够得到?这样一来,贸易摩擦将是现实威胁。? ?中国证券报记者:看来今年中国的出口并不能太乐观。? ?张燕生:今年以来,国内用工荒、用地荒、用油荒,意味着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很多传统出口商品不具有优势。今年能否成为外贸增长方式转型年,这比增长的意义还要重大。? ?外贸步入转型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外贸增长方式转型,具体是指什么?? ?张燕生:第一,从贸易差额看,我国顺差主体一直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全球价值链中最低端和劳动密集型的工序环节。成本上升了,跨国公司产品价值链在全球寻找低成本劳动力和环境的资本就可能逐步转出去。从今年开始,中国贸易顺差减少不是临时性的,而是趋势性的。这对中国不是坏事,关键要看怎么面对。? ?第二,进出口格局将出现变化。我国实行的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政策,将来对进口、对外投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重视,这都会造成包括技术设备、能源、人才进口的加快。对出口而言,零部件、成套设备、中间产品的出口将更快。同时,进出口跟对外投资也将更多结合起来,商品的进出口也将更多地与资本、货币、银行的进出口结合起来。? ?第三,外资来华投资的构成将发生很大变化。带动加工贸易和出口的外资出现结构性的大幅下降,而来华投资、在华生产销售的外资、服务业外资比重大幅上升,这些都是非贸易部分,不会带来顺差。长期看,中国将出现结构性变化。?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转型过程中,会不会有一大批传统外贸企业倒闭?这些企业该怎么办?? ?张燕生:未来三十年出口企业的战略怎么形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运作能力;下一步企业如何调整,并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这些是企业最应考虑的问题。? ?未来企业将分两类,一类是新企业,一类是旧企业。旧企业活在过去三十年,继续招商引资。新企业一定是增长效益和质量比增长规模重要,卖好东西而不是便宜东西,卖更有技术增加值而不是低档货,卖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即使做起来举步维艰,但这是新企业和新模式,是我们鼓励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