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时代,我们错过了什么? | ||||||||||||||||
协同OA阶段,除了行政办公之外,还增加了企业的信息工具,并整合了组织的其它独立业务,是在广域网环境下的、面向团组的化平台,现在的行业水平和认知基本处于这一阶段。 历经十年以上的发展,由早期的OA变成现在的协同,这个演进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OA)-协同OA-互联网时代企业工作平台( 暂且将其标注为“协同3G”)。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产品、组件逐渐成型,分化出应用软件的一个分支和一个独立的市场,一批专业的厂商迅速崛起,发展速度甚至超过ERP业务。 早期的是以无纸化办公为目的的,主要基于企业局域网的办公模拟系统,其使用者是办公室的个人。 协同OA阶段,除了行政办公之外,还增加了企业的信息工具,并整合了组织的其它独立业务,是在广域网环境下的、面向团组的企业信息化平台,现在的行业水平和认知基本处于这一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协同是由OA转变而来,但是目前处于第一阵营的厂商,绝大部分并不是早期的OA厂商;也就是说这些厂商是在OA基本成型之后,进入这个领域的。之后,他们在OA中加入一些”业务”和”管理”元素,拓宽了这一市场,尤其是出现了大批的企业用户。 早期的开拓者由于固守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内部行政办公领域,在互联网出现之后,绝大部分被淘汰了;在此期间,规模更大些的软件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短短的2、3年时间,形成今天的行业格局。回顾这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也许我们可能错过了一些东西,或者说偏离了一些商业规律,以下这些做法,很可能是误导了市场、误导了自己: 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一代OA厂商,实际上是被互联网淘汰的。互联网应用的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再是少数阶层。协同OA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用,不再是高成本、高技术门槛和高复杂度的“三高”产品,因而协同OA的市场是在普通企业信息化工具这块,目前很少有产品覆盖到。 办公自动化业已形成了与行政、办公和办公室相关的狭义办公概念,即使已经集成了企业业务,在协同OA“是什么”的信息传递中,给企业用户的概念还是办公;实际上,办公在企业中是辅助的业务,这大概就是企业为什么不看好的原因;中小企业这一块的缺失,直接导致协同市场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SOA与整合: 的确协同OA的一大特征是可以整合其它业务系统,甚至有人认为是解决信息孤岛的HUB。根据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大都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费九牛二虎之力,结果只是得到一张“完整”的数据视图,当然,这迎合了领导的需要,但是在大众化产品化,是行不通的。需要提醒的是:协同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这是主要的,其它的是附属特性。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较大型项目中,如果被整合产品接口是规范的,可以整合;反之,则没必要整合。毕竟协同OA只是一个更便捷的企业工具,而不是追求一个更“合理”的IT方案。 与管理理论挂钩: 协同软件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工作环境,受使用规则的约束,过程是在一个模式中进行,客观上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结果使企业有序了,体现协同的效率和效益原则;再往上拔高,就很难自圆其说了,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失望。 协同的普及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太宽泛了,最后都会归结到企业协同;所以,应将协同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开始,这个认识需要普及。此外,现在很难找到普通人能听的懂的协同的解释,把如此简单的东西弄得无比复杂。言必提工作流引擎、SOA、云计算等一堆概念,使人很难体会到协同到底给企业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协同的标准问题: 这个不是厂商可以制订出来的,但是一定会有的。看一下新闻门户的发展过程就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无论是sina、sohu还是网易,开始都是各不相同的,再看看现在,频道、内容甚至布局逐渐趋同,这不是他们想出来的,而是网民的阅读习惯所决定;互联网时代,企业工作也会形成习惯,将那些习惯提炼出来,做成工具和应用,自然就形成了协同的标准。 向下一代协同过渡: 现在的协同OA,仍然是非常刚性的软件工具;从互联网角度看,还只是做好的一些企业应用放在服务器上,供员工使用。下一代的协同将会完全打破这种观念,应用更加自然和柔性,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全互联的与现在企业完全对应的一个全新的信息化工作环境,所以它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让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应用价值。 因为互联网企业应用这块已经远远落后,所以向下一代协同过渡的时间是非常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