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为由,给予歧视性待遇,从而使得国内政府采购市场被人为割裂,形成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的封闭风险 ●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为由,随意改变政府采购方式,给政府采购活动带来损失,形成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风险 ●存在于政府采购市场的巨大利益必然吸引着众多寻租者的竞相追逐,形成政府采购市场的寻租风险 如何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共效益,避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弱化、部门化与地区化,避免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将是扩大内需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又因为绝大部分政府投资所需商品、劳务与工程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来获取,因此,也同样是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考验。 可以预期,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促就业的大背景下,对于我国尚不成熟的政府采购市场,防范与控制政府采购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政府采购市场的封闭风险 在当前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府主导投资、消费的经济刺激方案背景下,尤其应防范地方政府(部门或行业)以维护本区域(本部门或本行业)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为由,在政府采购中对区域外(部门外或行业外)给予歧视性待遇,从而使得国内政府采购市场被人为割裂,形成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的封闭风险。 从广义理解,政府采购市场的封闭风险是指采购方或采购管理部门对参与政府采购潜在的地域或行业(部门)资格的限制,从而使不同地域或行业(部门)的供应商之间竞争不充分、不平等,甚至丧失竞争机会,造成政府采购市场(不仅是指国内市场,还包括国际市场)的地域或行业(部门)封闭。 从狭义理解,政府采购市场的封闭风险仅对国内政府采购市场而言。狭义的政府采购市场封闭风险又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表现为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即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合同的授予方式扶持本地供应商的发展。显然,该类地方保护必然限制区域外优势供应商参与竞争的机会,或者虽允许区域外供应商的参加,但采取歧视性的进入门槛予以排斥;其二,表现为部门或行业保护,其实质仍然是部门或行业通过将部门或行业的政府采购合同授予本部门或本行业内的供应商,达到保护本部门或本行业成员利益的目的。由此可见,无论政府采购市场的封闭风险采取何种表现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集团(地方、行业、部门)利益,其手段都是通过对政府采购合同的授予对象设限,其结果可能是获取了集团的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说,由于是以牺牲各类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为代价,不利于开放、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同集团(地区、部门)之间相互分割、以邻为壑,国内区域、部门、行业之间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又终将反过来危及集团(地区、部门)的利益。 在当前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府主导投资、消费的经济刺激方案背景下,尤其应防范地方政府(部门或行业)以维护本区域(本部门或本行业)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为由,在政府采购中对区域外(部门外或行业外)给予歧视性待遇,从而使得国内政府采购市场被人为割裂,形成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的封闭风险。该类风险从短期来说,将不利于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拉动投资与消费需求的规模效益;从长远来看,则是错过了利用政府采购调节产业结构的大好时机。 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风险 在通过政府采购实施扩大内需的时候,要注意防范政府采购当事人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为由,随意改变政府采购方式,给政府采购活动带来损失,形成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风险。 政府采购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式,虽然每种采购方式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但并非不可变通。在特殊情况下,变通政府采购方式正是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率、维护纳税人利益和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功能的客观要求。但另一方面,政府采购方式的可变通性也为采购主体谋取部门或个人利益打开了方便之门,存在为变通采购方式提供虚假满足条件或创造条件的可能,从而产生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风险。 就我国政府采购的5种主要方式而言,公开招标与其他采购方式相比,无论是在透明度上,还是在程序上,都是最富有竞争力和规范的采购方式,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因此,相对而言公开招标方式的风险程度也最低。邀请招标是采购人在一定范围内邀请供应商(不能少于3家)参加投标,因而,邀请招标的竞争范围有限,公开程度也逊色于公开招标,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不法行为的机会要多于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是通过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与多家供应商(不少于3家)谈判,最后从中确定中标供应商。可见,竞争性谈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评审过程也难以控制,容易导致不公正交易,甚至腐败。单一来源采购就是直接采购,该采购方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没有竞争性。采购活动处于一对一的状态,且采购人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在交易过程中,更容易滋生各种不规范行为和腐败行为。询价采购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货比三家,一般是针对标准化货物、货源丰富且价格变化弹性不大的采购项目。因而,竞争程度要高于单一来源采购。但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钻政策空子的风险,即将一些可以通过招标或者规格标准不统一的货物也实行询价采购。 面对不同的政府采购方式,对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供应商而言,总是希望以竞争程度最小的采购方式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从而确保获得政府采购的订单。然而,竞争程度越小的政府采购方式却是风险程度越大的采购方式。可见,供应商对合意的政府采购方式的追求,很可能加大政府采购的风险;对于政府采购单位而言,由于政府采购成本的外在性和采购对象收益的内在性,因此,采购单位有简化采购程序、追求快捷、方便采购的动机,却相对缺乏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的动机。所以,在政府采购实践中,会出现采购部门化整为零、故意拖延采购实施时间以规避公开招标的行为;对于政府采购单位的官员而言,受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动机的驱使,有可能利用创造满足政府采购方式变通条件的权力向供应商寻租。于是,供应商与政府采购单位官员通过串谋与勾结,各自获得自身效用最大化,结果却是政府采购资金与政府采购部门遭受损失。 众所周知,为尽快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央在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条措施的同时,还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总体实施要求。然而,在通过政府采购实施扩大内需的时候,要注意防范政府采购当事人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为由,随意改变政府采购方式,给政府采购活动带来损失,形成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风险。 政府采购市场的寻租风险 存在于政府采购市场的巨大利益必然吸引着众多寻租者的竞相追逐。同时,政府采购管理部门、采购单位、采购和监督人员因掌握着市场参与规则的制定与修改、采购活动监管以及适当灵活处理的权力,必然成为供应商争相拉拢、合谋的对象。 对于政府采购来说,由于采购对象的涉及范围广、采购规模大,以及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给供应商带来的声誉效益,再加上政府采购制度对供应商准入资格的限制,因此,存在于政府采购市场的巨大利益必然吸引着众多寻租者的竞相追逐。同时,政府采购管理部门、采购单位、采购和监督人员因掌握着市场参与规则的制定与修改、采购活动监管以及适当灵活处理的权力,必然成为供应商争相拉拢、合谋的对象。 另一方面,掌握和影响着稀缺资源流向的采购部门、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人员和监管部门也清楚地明白他们的权力行使将对供应商产生何种影响。 于是,两种经济人有可能在追求自身效益动机的驱使下,分别从事创租与寻租活动。可见,政府采购中的创租就是某种政府采购权力的拥有方利用权力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人为设置需求障碍,进而营造获得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与条件;政府采购中的寻租则是某种政府采购权力的需求方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 我国政府适时推出的系列扩大内需计划,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规模巨大的政府采购市场,对于正承受国际国内市场私人消费与投资萎缩双重压力的供应商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供应商也非常清楚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 因此,由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所引致的大规模政府采购活动中,防范政府采购的寻租风险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严防个别政府采购供应商通过拉拢、贿赂、合谋等非法手段,达到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的目的;二是要防范政府采购管理部门、采购单位、采购和监督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主动创租、设租等危害政府采购活动的行为。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