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软件技术
返回
李民:城镇化要渐进适度发展
摘要: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李民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李民出席并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李民:今天参加中国新型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李民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李民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民:今天参加中国新型城镇化第三次峰会,研究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这个问题心里非常高兴。我先简单说点我的体会,一个就是今天上午的发言有几个有充分调查的调查报告和在实地实际干出来的成果的一些基层的领导在讲他们那儿是怎么做的,我觉得听了几个调研报告和具体的做法,感到都有各自的特色,有了各自的特色,就让听的人感到一个是很新鲜,另外觉得特别有活力,第三很有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正是我们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有的精神和做法,这是第一个体会。

第二个体会就是研究和探索已经很深入了,特别是几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他们的看法,我认为已经触及到了中国下一步发展最核心的问题。以人为本,还有中国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中最最核心的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农民以人为本,对他个体性的关怀,最核心的问题,土地问题,王教授还有张司长还有党老师全都提到过,我觉得问题能深入到这,就抓住了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得到妥贴的解决,就保证了中国一个最大的群体农民的利益,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就会非常稳定,这是我的第二个体会。

第三个体会,我觉得不管是听到的几个案例和现实的做法,还有几位老师、领导和专家对现在居民就近城镇化的研究,我觉得都体现了我们现在中央十八大叫发展是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觉得现在做的和研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五位一体综合协调发展,而且现在呈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感觉到中国36年改革开放,在积淀以往新中国各项基础的奠基,现在正在逐步的缩小工业和农业、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过去实现最美好的生活,是消除三大差别,现在这三大差别已经慢慢在缩小。那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正在向着马克思所预言的更高社会形态递进,这是特别令人可喜的景象,这是我的一个整体感受,感到特别振奋,这是说说我的感受。

第二,由于准备的时间不是很长,我想简洁的谈一下我想谈的话题,就是中国居民就近城镇化势在必行。一个我认为这个居民就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道路,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现在在城镇化的进度,与现代化国家的城镇化程度还是有相当的差距。中央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把城镇化放到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放到农业现代化前头,说明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什么是居民就近城镇化呢?王景新教授上午有了一个准确的界定,一个系统的论证,虽然很简洁,但是还是很全面的,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是必由之路。

第二点,居民就近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一个就是居民就近城镇化已经排进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时间表,刚才张司长是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讲了四个阶段,分的非常清晰,也确实是这么回事。从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来看,2002年十六大我们说是解决温饱开始走向小康,在08年党的十七大,就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我们党的近期奋斗目标,这就说明我们的经济有了相应的积累,社会发展也开始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到了十八大,2012年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展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些东西要求越来越具体。特别刚才提到了四化同步发展,已经有了时间表,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刚才讲了三个一亿人转移,还有我们国务院具体的部署已经越来越细化,而且现在进入到落实的阶段。这就说明就近城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部署和内容,这是条件成熟的第一点,我们已经排进了时间表。

第二居民就近城镇化顺应民意,顺应中国最大比例的最广大的农民的心意和心愿,顺应民意也是我们居民就近城镇化的一个有利的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居民就近城镇化的建设者和城镇化的惠及者的素质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已经进入到第三代,大大小小城市都成了一个一个的农民工的培训基地。农民工在城市付出了劳动和汗水,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技能,而且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慢慢从散漫的农民成长为训练有素的当代产业工人。而且正在潜移默化的实现着从农民向工人,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和素质的升华。数亿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不仅给家里寄回钱,也回家带回了城里的见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就是不断消除城乡差别,拉近工人和农民距离的一个过程。农民建设者和居民就近城镇化的惠及者他们的素质已经提升,不是当年的农民和当年农村的村民了。

第二就是居民就近城镇化是农民工及其亲属的愿望。由于大量离开农村,造成了很多家庭分离。农民进城打工是农民为了向命运抗争,为了追求更加高水平的生活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背井离乡,这样也带来了无数的问题。如果说按照三个亿农民的转移和居民就近城镇化慢慢的实行,就能够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就是居民就近城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这个不说了,这是讲第二个方面,就是条件已经成熟,讲了三个方面。

条件已经成熟的第四点,居民就近城镇化是基层党政工作和基层要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民主化的进程,给农村奠定了基层领导者的群众基础,汶川大地震之所以能够很好的解决,基于四川在整个省是在全国范围内,整个省实现公推民选,民主化选举干部的一个范例。基层党的干部,基层乡镇的干部,很大的比例实行了直选,所以对直选的基层领导干部对民众有很强的责任心,不是上级指派的。这个民主化的进程,农村要好于城市,下级要好于上级,基层党政工作已经有了群众基础。第二,党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已经转变为服务型的党组织,基层干部也要转入服务型的领导,领导方式的转变,也为居民就近城镇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因为转向服务型,如何更好的为民众服务。第三,就是这两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进行这个活动的最佳契机。关心农村群众最急迫解决的问题,既要有长远的思路,又要有短期的安排,最后要建章立制,来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这个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第三个问题,谈一下我感受到的在推进居民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值得注意和提及的几点。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嵌到以人为本,突出以人为核心。这个话好说,但是要做很难。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群体,而新中国的农民,今天是内部研讨会,我觉得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利益或者照顾最不周到的是农民,或者换一个角度,被剥夺最多的也是农民。新中国的诞生,正是因为给农民分了地,农民才由衷的支持,才有毛泽东预见的五年解放战争,三年打完,取得胜利,但是农民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公民待遇。比如三年困难饿死了那么多农民,没有补偿,右派都有平反,都有昭雪,都有补偿,而农民没有。从马克思的理论,人的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人有几个不同层次的需求,刚才讲了,已经实现温饱,又要全面实现小康,以人为本绝不是温饱,能吃上饭,有房子住,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反映农民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推行居民就近城镇化建设中,如果说用哲学的词就是要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具体表现就是要因地制宜,中国刚才张司长讲了,具体数据上讲了,36年走了发达国家200年的历史,简洁的说,我们在三十几年走了西方几百年的路程。西方的发展是自然的,自发的,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我们不是,我们是党替人民群众选择的拍板的,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这种体制有它的优势,可以举全国之力做大事。但这种体制也容易实现一旦决策失误,容易给发展留下一些后遗症。具体就体现在居民就近城镇化,究竟是走一个拔高,往上拔好,一刀切这样的路,还是渐进式的,适度的,适应当地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人文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的路呢?我觉得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当然也跟干部的考核挂钩,现在虽然说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但是具体到考核到某一个人,你跟他提到了你这个地方的建设是破坏了生态,还是在搞一些个人政绩工程,他说李教授,我和张晓山一起当的县委书记,一起当的县长,我们俩下一步的提拔怎么看谁搞得好谁搞得不好?是不是还要看经济的硬指标,他就提出这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各地出现了很多,只要中央有一个什么意向,比如现在新型城镇化,马上像前一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荡涤的是文明,剥夺的是农民的利益。我们有很多优势,但是一定要走一条渐进式的适度的发展路子,不能去拔高,也不能去为了自己的政绩,去剥夺农民的利益,再一次的剥夺农民的利益。

第三点,生态文明,十八大提出要进行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建设,现在各项指标都上去了,但是我们文化软实力没有上去,中国很多传统美德还在农村,不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荡涤了这些久远的,甚至到我们这一代被割断了,被压死了中国最传统的最宝贵的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注意自然景观,注意文化,避免千城一面,而且还要发掘,这样就能使农村的布局,农村的安排各具特色,而且农民要求也不是一样的,有的人种地,有的人不想种地,在建设中一定要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充分的感受和体会和满足不同农民,不同年龄段农民各自的需求,越多姿多彩,才越有生命力。


超市管理系统功能
跨国品牌供应链管理系统责任软肋
收银系统概念解释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管理研究
如何主动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风险
甜品管理系统
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整合战略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