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治理,为保险信息系统“保险” | ||||||||||||||||
文章来源:名易软件IT治理,为保险信息系统“保险” 2008年3月21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向全国保险行业发出了《保险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指引》的通知,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对保险信息系统安全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一年多前保监会推出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这些都显示出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已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在2007年中,中国保监会在开业信息化验收、重大事项报告、应急预案、灾难备份以及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这使得我国保险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毋庸置疑,我国保险行业信息化正在进入关键的转折期,保险信息系统正在从传统的后台支持转变为业务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利益和机会,使得IT治理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2008年4月25日,由网络世界报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完善IT治理能有效促进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离不开IT治理,完善的IT治理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 IT与业务战略须融合 “目前,中国保险行业IT治理刚刚起步,信息化参与公司战略和决策制定的力度还明显不够。信息化的规划和企业的战略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执行力还不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机制,难以满足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要求。”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部副主任于玫女士表示:“我国保险业正处于由粗放式经营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保监会将继续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全行业工作的指导和规范。” 于玫副主任认为,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已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已经不仅仅是属于技术范畴的问题,而是提升保险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事关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完全融入本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如何充分发挥电脑和人脑的优势,是现在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因此,明确、清晰的战略规划对保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切合保险企业发展战略的信息化规划,对保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在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指导下,不断完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运维和管理的水平,强化挖掘数据资产能力,有效支持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保险信息化工作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技术经济的决策论证,加强绩效考核。信息化不能定位于成本中心,而应该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一股力量,成为价值创新中心。 近年来,加强IT治理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的共识。管理层需要确保IT与公司战略的一致性,并且公司战略能够很好地利用IT的优势。因此,IT治理将对保险公司业务目标的实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保监会在“十一五”保险信息化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九大主要任务,而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保险信息化的治理机制,要求依托保险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战略执行评估体系,加强信息化绩效考核,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公司层面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决策与审计机制,适时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优化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层级信息化工作的职责,规范信息化工作流程,建立既能够加强风险管控,又富有弹性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架构。 生命人寿保险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许强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IT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创新,技术创新要跟业务结合起来。IT如何与业务融合很重要,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同时,IT的规划是随业务而变动的,即随需而动。规划时间做得越长,执行度就越差。” IT如何与业务融合,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设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目前,在中国只有极少数的企业里面设立了CIO的制度,落实到保险行业也同样只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信诚人寿、泰康人寿等少数几个保险公司做到这一点。CIO制度缺失的背后其实是IT治理的缺失。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他们董事会里面不仅有薪酬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等,还会有一个IT委员会,这个IT委员会负责治理层面上IT和业务的融合工作。因为如果在治理层面失之毫厘,那在操作层面就会差之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