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结合案例和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春晖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信息化促进商业模式的变革,并能够持续的支持这种变革。这样的初衷是非常好的,然而春晖公司这次参加拉力赛显然有仓促上阵之嫌,在没有充分熟悉企业实际路况和环境条件,也没有设计最优的行车路线的情况下,仅仅凭着想实现“立足于供应链管理的IT系统”的参赛目标就选择了赛车,并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赛车和提供赛车的厂商身上,这样开始的拉力赛征程,难免给人缺乏大赛经验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困扰春晖公司CIO王大山的逻辑和流程问题的原因了,相信随着春晖公司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和推广实施,困扰王大山的就不只是这个问题了,还会有各种各样其它的问题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这里,对于案例中的逻辑和流程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挖掘,应该是业务逻辑和软件逻辑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源问题。也是选择什么样的赛车,跑在什么样的路上,以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问题。
何谓业务逻辑
所谓业务逻辑,泛指为支撑企业战略目标所选择和构建的业务策略与运作模式,会随着企业的战略调整而不断变化,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它决定着企业产、供、销的合理运营,也决定着企业人、财、物的合理分配。对应到拉力赛中,是考虑参赛目标、路况和条件的基础上设计的合理行车路线。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春晖公司正是得益于它的这种支持新商业模式的业务逻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这种从供应链角度寻找竞争优势的新商业模式在春晖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下游合作伙伴降低原材料库存、缩短周转时间、提高皮革利用率。而为了支持这种新商业模式,春晖公司一定需要构建相应的业务体系与流程、操作标准、规章制度、组织和岗位职责、以及考核体系,这些其实就构成了春晖公司的业务逻辑,它是支撑春晖公司运营的基础,并随着春晖公司的战略调整,而不断变化。春晖公司也正是想把这些业务逻辑抽象出来,用信息化平台来有效的承载,并不断的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能够支撑公司的业务发展,做到让适合的赛车跑在合理的路线上。
认识软件逻辑
这里所提到的软件逻辑泛指软件能实现的业务运作模式与操作流程,包括软件的功能架构、工作流及用户界面等。对应到拉力赛中,是所选赛车的性能参数和基本配置。这里,软件的逻辑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定制的软件,像案例中提到的SMF,虽然也有一些平台化的模块,但真正的软件逻辑是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逻辑,重新设计并开发的。另一种则是成熟的产品,像一些,软件本身带有成熟的软件逻辑,包括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用户视图等。软件逻辑是软件系统的命脉,也是软件承载业务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出在哪里
回到案例中,春晖公司强调从商业模式中抽象出业务逻辑,然后用软件承载,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是没错的;而软件公司强调用它们熟悉的思路构建软件逻辑,甚至直接采用成熟的软件逻辑,从项目本身来说也没有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这里,从业务逻辑和软件逻辑的涵义可以看出,它们一个是业务运营的基础,一个是软件系统的命脉,各自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就像现实世界中的两种语言,往往存在沟通交流上的代沟,如果不能做好翻译工作,那势必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矛盾,就可能造成适应沙土地的赛车却跑在了公路硬地上的尴尬局面。
那么翻译的工作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呢?是在信息化项目具体实施的阶段吗?看来问题越来越清晰了,案例中的问题涉及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基本逻辑,春晖公司预期的从商业模式到业务逻辑再到软件逻辑的初衷是很好的,然而它们寄希望于软件公司全部完成则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从商业模式到业务逻辑的过程,这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春晖公司大赛经验不足,有仓促上阵之嫌的原因了。这里,姑且不考虑软件公司职业道德的问题,单就是软件公司和项目自身的约束条件也是很难实现的,这其中包括:(1)软件公司受项目预算和进度的限制,不可能投入太大的精力去分析、优化并提炼春晖公司的业务逻辑;(2)软件公司的项目成员受自身背景和经验的局限,没有能力对春晖公司的业务逻辑进行设计和提炼,尤其是新的商业模式;(3)软件公司相对成熟的项目运作思路及软件逻辑已经深深固化在项目成员的头脑里,他们潜意识里也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方式和思路。
因此,由于春晖公司在进行软件开发与实施之前,没有充分意识到由新商业模式带来的业务逻辑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也没有考虑到业务逻辑要包括业务体系与流程、操作标准、规章制度、组织和岗位职责、以及考核体系等详细内容,同时也没有将这些内容有效梳理并提炼成具体的业务需求,以供软件公司翻译成软件逻辑,而把赌注全部押在了软件公司身上,因此也就出现了案例中叙述的“逻辑”和“流程”的矛盾问题。
该如何解决
春晖公司上信息化的本来意图是希望信息化能够成为支撑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关键手段,而不只是目前手工业务的电子化。
因此,从商业模式中抽取业务逻辑这一步是必须的,而且业务逻辑应该具有一定前瞻性,能够满足公司可预见的战略发展,包括案例中提到的这种业务逻辑不仅支持皮革产销服务,也支持合成革和鞋业辅料的产销服务等。然后,再用软件逻辑来匹配这种业务逻辑,或者重新设计和开发新的软件逻辑,保证业务逻辑和软件逻辑的一致性。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前瞻性一定是有限度的,如果商业模式出现较大变动,则肯定需要重新抽取并设计新的业务逻辑,并重新匹配和承载新的软件逻辑。所以,像案例中所说的“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想状况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点需要春晖公司和主人公王大山清楚地认识到。
这里,为保证春晖公司信息化建设达到预期目的,接下来合理的运作方式应该是,首先,项目应该先暂停,由春晖公司业务部门和IT部门共同设计、优化并提炼企业的详细业务逻辑,并形成可以指导软件公司构建软件逻辑的业务需求,这个过程也可以请第三方专业的咨询机构来辅助完成。其次,将形成的基于春晖公司新商业模式的业务逻辑与市场上成熟产品的软件逻辑进行匹配,找到最大满足度的产品,并在产品配置的基础上评估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当然产品的性价比也是很关键的。这里,如果南方软件公司的成熟产品能很好的匹配那自然是最好的。第三,如确实很难发现满足度高,且性价比合理的产品,则继续采用南方公司的平台进行软件开发,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定制软件和产品软件之间的区别,包括定制软件日后升级、维护的难度,以及需要春晖公司组建一支熟悉这种开发方式的队伍,以满足日后业务逻辑变化带来的软件扩充和修改的工作,同时需要制定明确的信息化阶段目标,放弃“以不变应万变”的幻想。第四,可以考虑请第三方机构做项目监理或甲方实施,以保证设计和提炼的业务逻辑能够在软件逻辑中最大程度的落地。
其实,业务逻辑和软件逻辑应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个重点,二者并不矛盾,但需要有效的翻译,而且企业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提取业务逻辑的主体是企业自身,只有有了详细合理的业务逻辑并以业务需求的方式体现出来,软件公司在匹配或设计软件逻辑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这种“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是要明白的,不能期望软件公司能够大包大揽的替企业解决所有问题。
这里,由于目前尚没有一套能够通过配置适应任何业务逻辑的软件平台。因此,如何在信息化建设前期清楚的描绘业务逻辑,并认清软件逻辑,从而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信息化风险前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也和先设计好路,再选好车,然后精心驾驶,才能在拉力赛中拿好名次的道理是一样的。
作者:新华信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
来源:天极网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