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也是个因时而变的概念,资源、资产与成本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永恒的资源,只有永远的管理,资产与成本之间的变化也是由管理变革所引起的。历史上有无数个成功的资源管理案例。其中,中国革命的军事案例最具说服力。这里,我们暂且用现代ERP思想作一演绎。问题一:如何看等待资源(战略问题)在管理教科书中,资源被定义为一切为企业所能控制、占有和处置的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资财总称。而在军事上对什么是资源却有不同的理解。军事上的资源,一般的理解是军队的数量和武器装备及政府上能够用于军事上的开支。这一认识是导致蒋军从大陆失败的根本原因。红方却不这样定义资源,红方认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理论依据是:真正的资源不在敌人一边,因为资源的主要构成不是一两件先进的武器和用于战争的金钱,而是“人”,人是第一要素,也是第一战斗力。在一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国家中,人民群众是大多数,这个资源筹码不在敌对政权一方。这一思想具有颠覆性战略意义,足以给相对军事弱势一方的队伍以极大的、可以战胜长期困难的决心、信心和勇气。问题二:如何寻找和发现资源(战略问题)红方对革命资源的理解是非常规的,具有历史创意。因为从财富和军队数量上看,革命成功的几率很小,但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多数论)作标准来统计评估,其成败的结论已成天定了。事实上,多数论的资源观只是个可能性,是潜在的资源力,要找到一个方法或途径才能把“多数”转为资源。资源是有价的,占有资源亦需要另一种形式的资源---金钱。教科书上的理论让我们陷入了“鸡与蛋”的循环,初始条件一差,按照传统规则,许多事就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了。红方就找到了这条道路,是一条以最小成本占有革命资源的途径:“以农村包围城市”加上“人民战争”。这样,他就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黄金点”了。一个字,高!可以看出,用老规则,军事斗争就是财富的消耗,没有财富就没有结果,而用新规则,有人力就有战争力,而结果证明新规则是正确的。问题三:如何培育和转化资源(战术问题)中国是人力资源的大国,然而却是在无组织状态,如何才能把人力资源转化为革命资源?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对于一个不占有大量财富的队伍来说,获取资源也是个大问题,红方的办法也是创造性的,认为中国革命的问题实质上是个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又是土地问题。这是个重大的发现,一个用最低成本获取资源的办法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打土豪、分田地”,这是个“借鸡生蛋”的无成本转化资源的办法,事实上很灵,一支工农武装力量就拉起了。这样“多数人”也能与利益捆在一起。问题四:如何利用和管理资源(企业文化与市场问题)由于利益而存在的资源格局,也同样是个不稳定的群体,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同化、凝聚和优化。这就过渡到了管理教科书的内容了---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资源需要引导、配置和保值增值。为此,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建设等创造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远景规划(理想驱动)--组织改造(基层建设)--文化凝聚(新式队伍)--内部民主(新规则)--军政同一(协调一致)--资源再造(产战结合)……这些办法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的效能,革命的资源迅速增长,最后促成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这是“人民战争”光辉思想的胜利。从传统军事教科书的观点来看,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以少胜多”的案例,但从ERP系统思维上看,这仍然是资源上的决战,是现代版的“以多胜少”资源管理案例。问题五:管理变革与资源管理(企业规则与资源评价、重组问题)然而事情并非一成不变,规则也需再创新。战争年代的资源观如果应用到新的经济建设中来就会有问题了,过去的“无成本”扩充资源的方法,在新的情况下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人民战争”转为“和平建设”之后出现的问题,是因为资源的属性和内部利益机制发生了变化。平和发展中的资源需要规划,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再是一种“人命资源”,不能通战争消耗,即使有战争也不可能再以人力牺牲为取胜的条件,人力其本身的生存又需要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支持,也并非是被教化的人口越多越好。所以,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后果是“人口负担”无法消除,人力资源“同质化”策略无法再生效了,经济社会是一个讲差别的“精英导向”的社会。在这一新规则的确立过程中,资源的占有会重新配置,人口资源的成本属性越来越明显。时代变了,规则就变了。管理的实质就是“权宜之策”。一些资源具有双重属性,人口资源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从“资源”到“成本”的转变;其它类型的资源如房地产、股票也是如此,在繁荣与萧条的不同周期内,就有不同的表现。对管理者来说,这既是个管理环境变化的后果,本质上也是个ERP系统的计划问题。(AMT)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