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飞软件:软件商业模式的变迁 |
计算机是一种通用计算设备,主要由硬件和软件组成。从工业生产的角度看,计算、存储和通信等硬件像是土地、厂房和机器等,软件则管理和控制工厂的计算活动。计算机硬件完全符合传统工业产品的特点,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看得见摸得着,单体成本容易量化,可大规模研发生产,于是业界很快就为计算机硬件建立起了完全符合工业产品特点的商业模式。软件是高智力游戏的产物。软件的生产过程,既具有工业时代的特点,又具有工匠时代的特征。世上现存的最大手工艺群体,恐怕就是软件行业了,有很多非常知名的工匠(黑客)。客户看不见软件产品,无法用传统“望闻问切”的方法做成本和价值判断,估值时比艺术品还艺术品。软件产品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估值时比工业品还工业品。在软件产品生产成本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套用传统工匠时代与工业时代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软件作为计算机产品“嫁妆”的命运,是最好的出路了。根据经济学原理,家庭妇女的工作是不能算入GDP的,软件这时也是这样的。上世纪70年代前软件业的主要生存模式是“买计算机送软件”时,软件还不是商品,也没有第三方市场,是寄生的。这时软件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计算机制造商买机器时赠送的通用软件和工具软件,二是计算机制造商协助其客户开发的软件,三是客户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 PC产业兴起后,计算机架构和操作系统趋于开放,面向个人用户的软件需要爆发式增长。无论是计算机厂家还是用户自身,都已无力面对了,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通用软件的市场,将计算机制造商和客户从重复而繁重的软件开发任务中解放出来,这是社会化分工的基本要求。软件产业的独立,首先是商业模式的独立。需要用“软件思维”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如今日要用“互联网思维”做互联网一样。比如,石油、汽车等工业无法形成全球性的垄断企业,因为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边际效应是递减的,而软件业却是边际效应递增的。软件业独立运动的结果,是发明了“版本控制”、“许可控制”、“二进制代码”、“API”以及Wintel生态系统建设等典型商业模式,这是“软件思维”创新的结果。软件业的新商业模式大获成功,成就了微软、IBM、Oracle和SAP等四大天王,成就了比尔·盖茨的英名。四大天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坚持认为软件产品是一种知识财富,最重要的是所有权,通过市场交易要体现其价值,并且对软件的使用、修改、复制和分发做了种种限制自由的动作。比如法律方面的限制是版权和专利,技术方面的限制是只发售只有机器才可以读懂的二进制代码。 软件产品不断增加用户几乎用不上的功能,不断刷新版本,据此获得暴利,激起了“民愤”,引发了自由软件的兴起。自由软件者认为软件产品属于精神财富,最重要的是传播,自由和分享是最核心的。自由软件是关于自由的一场伦理和道德运动,要求软件行业尊重其他人的自由。自由软件的共产主义情怀,落到商业社会的现实中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源软件。开源软件是理想和商业的折中,既继承了自由软件所提倡的知识共享的理念,同时又允许人们以专利的形式从知识产品中谋取利益。开源软件更加强调技术和经济层面,认为如果你按照开源模式做开发工作,就会得到一个高质量的软件。开源软件是1990年以后IT产业里所有的软硬件从业者,在四大天王事实垄断后,所想出来的唯一对抗方式。Linux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开源软件,是基于互联网开发复杂软件“集市模式”的成功典范,也是今日Android的基础,是所谓“国产”操作系统的基础。现如今,开源也成了软件业市场营销解决“产能过剩”的一种手段,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软件市场与开源软件相关。 但无论是闭源还是开源,核心还是产品,服务还是附属地位。这导致了一个微妙的工厂模式悖论:对于每个软件拷贝,当买家停止使用时,售后服务成本将会归零,软件厂家就可以获得更高利润。这种方式鼓励购买软件产品而不鼓励使用,对高质量软件是一种惩罚机制。不断推出新版本让用户购买,同时停止老版本的服务,成了软件厂家的巨大驱动力。软件是工具,服务才是目的。如果用户可以直接得到服务,为什么还要去购买软件安装在自己购买的硬件上呢?软件本是第三产业,却被错当成了第二产业,是到了软件回归服务业的时候了。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诞生了应用服务商(ASP)的概念。ASP希望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托管和定制服务,以降低用户软件使用成本。这样做具有用户无需安装,分发成本低廉,用户免升级维护等优势。ASP是软件互联网化迈出的第一步,但还没有等到软件技术的进步,宽带的普及和网络支付技术等的成熟,就成了先烈,同时孕育了软件革命的后代—SaaS。SaaS与ASP一脉相承,但区别明显。绝大多数ASP托管的是第三方独立开发商的软件,而SaaS商开发和管理的通常是自己的软件。其次ASP通常采用的是CS模型,需要在客户端安装软件,而SaaS主要是基于浏览器的。第三,从软件架构看,多数ASP多为不同用户维护一个独立的应用实例,是重量级的,而SaaS通常是多租户模型,多个用户共享服务器和软件,是轻量级的,但数据是彼此隔离的。SaaS的商业模式不再以产品为核心了,而是按用户的使用量和定制程度收费。打败软件产品四大天王的,一定不是软件产品,很可能是商业模式迥异的SaaS。当然数据资产安全和用户隐私成了新议题。 SaaS等云服务是按用户使用量计价的,是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还远远不够。即使是同样的使用量和同样的数据,对不同用户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对于同样的用户,不同数据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商品的价格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这是软件产品的商业模式),也不是使用量决定的(这是SaaS等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而是用户认可的使用价值来衡量的。未来的软件业商业模式,需要继续向以用户为中心前进,发展到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对于用户的数据,使用量只是定价的基础,用户自己的估值和报价,会成为核心商业模式。这就好比是邮局的包裹邮寄服务,邮局的主要定价方式是重量和体积,而用户还可以自己定义价值,据此选择保价并支付额外费用。PC时代,软件业主要与硬件业量子纠缠,商业模式的基因里包含了诸多工业产品思维的特点。互联网时代,软件业主要与云计算量子纠缠,正在建立起服务型的商业模式。未来,软件将主要与数据量子纠缠,将会建立起数据资产型的商业模式。毕竟,软件只是一个工具,数据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名易软件(www.isoffic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