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管理咨询
返回
给自己创造机会

        若邻:您曾经因一篇《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而掀起舆论狂潮,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创业者的角度而言,您觉得管理与人才,哪个更重要? 

        刘润:虽然IT和互联网被认为是两个行业,但身在IT公司的我,有时也会帮朋友看一些投资互联网的项目、给些意见。个人感觉管理者对人才的“渴求”,可能是因为策略的缺失。有人感叹:“招人真难。我的项目马上就要上线了,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尤其是好的销售总监,能想办法帮我把东西卖出去。”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你缺的可能不是人才,你缺的是策略。作为一个创业者,你才是最重要的“人才”。你对“人才”的“渴求”,可能是因为策略的缺失。你渴求的人才,也是希望给你带来“策略”的人才。对人才的“不满”,可能是因对管理的薄弱。有一位从事互联网的朋友说“工程师必须突破的就是化繁为简的能力。” 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或许应该这么说:“工程师如果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那就太好了。”这是一种期望。之所以叫做期望,是因为永远都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这不是“必须突破的”。可为什么管理者喜欢这么说呢?我认为是因管理的薄弱。化繁为简的能力,是组织的能力,是领导的能力,不是工程师的能力。怎样才是好的管理?打个比方,你找20个工人,说:“这是图纸,这是钱。你们必须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把房子在20天内盖好。”这是不现实的。作为管理者,我们得懂得如何化繁为简。首先要把工种分为木工、水电工、瓦工等等;再把工序分为一二三四五;然后,重要的部分来了,你要给每个工人下达一个“简单”的指令,比如把砖头直直的砌起来,3米高、2米宽。工程师只接受简单的指令。我们“期望”大家足够聪明,但如果把质量“依赖于”大家的聪明,就会把公司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上。对人才期望过高,对现有能力和主动性不满,可能是因为管理的薄弱。不要期望雇人来做你应该做的事。反过来说,找到有主观能动性、有策略、能够化繁为简的人才,当然是公司的重要资产。这些关乎文化,强调创始人的策略和管理能力时,不应忽略员工文化的建设。但是,特别是在创业初期,不要期望雇人来做你做的事,不要把策略、管理的缺失,转嫁为对“人才”的依赖。这样,会过早的建立复杂的架构,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已患上大公司病。 

        

        若邻:您给大学生做过很多次演讲,是什么让您一直充实自己? 

        刘润:我这一生只学会三件事: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态度(Attitude)。工作一直在变,要求一直在提高,我一直在学习。10年前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是一直在不断更新。不学习就要被超过。大学知识,现在还有价值和时效的,已经不多了。现在对我最重要的知识是写邮件和开会的知识。律师、医生、工程师、会计等等这些基本要学的都是知识。学习知识,要用“脑”。知识难学,技能更难学。因为技能是无法“学”会的。很久以前就有人教过我一种抛橘子的杂技,要领其实很简单,我很快就记住了。可是到今天,我还无法表演。因为我缺乏练习。抛橘子之所以叫杂“技”,就是因为这是学不会的,要靠练习,要靠“手”。沟通“技”能,谈判“技”能,演讲“技”能,管理“技”能等等的培训很多。很多人说培训无用,培完了还是不会谈判,还是不敢演讲。我看,那是没有练习。中国的教育重知识,轻技能。国外相反。所以你会发现,前九年的教育中国明显优于国外,而高中大学后,正好相反。最难学的,是态度。每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无论外人如何呼喊,冲撞,这扇门始终只能从里面打开。态度是没有人可以教的,只有自己可以选择。历史上知识、技能达到极致的人很多。丘吉尔、希特勒都是。但是他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于是对世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态度源于“心”。所以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总结一下,对我今天的帮助,态度大于50%,技能大概30%,知识只有不到20%。其中来自大学课堂的知识已经不到一半了。学好这样三件事情,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能练成艺术,那么你用心相信的东西就一定会实现。         


        若邻:您怎么看待“职业”与“专业”? 

        刘润:我们在18岁报考大学的时候,无所畏惧地选择了一样我们其实都不太懂的东西,叫做专业。并且用四年到四十年的时间来执行这个选择。我听到很多人说,“我妈妈说女孩子应该读会计,稳定。”,“国际金融很热,全校的优秀学生都在报考,所以我也要报。”,“计算机行业的薪水高。”,“爸爸让我出国。”…… 这个决定对很多人来说,做的有点早。或者说,了解有关“专业”的信息有点晚。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所有不考研的学生都必须做出另一个重大的选择:职业。但有多少学生真的知道咨询顾问每天做什么?客户经理有哪些职责?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有什么区别?银行和保险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谁负责回答学生们在选择时和被选择时遇到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职业是对专业的一种继承。而两次不慎重的选择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轨迹。这个决定对很多人来说,有点早。更应该说,有关“职业”的知识我们了解的太晚。大学学的东西其实是很有用的,比如对于律师、医生、会计。说大学知识没用的人,基本都是所学专业与最后职业不一致的人,比如学化学的从事计算机。我读大学时放弃了我的兴趣计算机,读了运筹学作为我的专业;我毕业的时候放弃了我的专业运筹学,选择了计算机作为我的职业。

        

        若邻:所以,同时您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创新力,那方法又是什么呢? 

        刘润:第一是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我每周都要阅读大量的信息,BLOG、新闻、评论、新闻周刊、福布斯、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理财周刊等等。每次在机场等飞机,都会忍不住买一些书。人必须要不断的有新鲜的东西进来,人才是新鲜的。一周不读书,你就要开始落后了。第二是要保持一定的交际圈。我很开心参加国际青年成就、捐献时间、楚现等圈子,很享受和朋友们的交流,你总是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发现新的火花、思路、观点,总是能碰撞出新奇的主意,美妙的想法。多和人交流。      

        

        若邻:由您发起的“捐献时间”的公益活动中,看到许多大学生都在寻求帮助,他们会提出许许多多的疑问,比如说如何才能给自己规划一个很好的职业路线?怎样才能给自己创造一个不错的实习机会? 

        刘润:其实很多人经营自己的方式和我们经营软件很像。从出生开始,你就在努力的建立你“自己”1.0版本。风险投资商是父母,为期18年。成年时,“自己1.0”正式发布。如果进入了大学,进入了“自己2.0”的开发、测试期。父母追加投资,因为你的潜力。大学毕业时就是预期“自己2.0”发布之时,股东要求产品开始盈利。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千万不能忘记做几件事情: 1)研究市场。在你研发这个2.0版本(其实从1.0开始)初期就要密切的了解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怎么才能变成稀缺资源。 2)产品计划。在大一的时候就给自己写一份简历,这就是大四你应该呈现的样子。这四年就是执行和测试,不断检视进度。 3)勿忘测试。产品正式发布之前,千万不要忘了测试。先让你的目标用户使用,让他们提意见,发现问题再改进,会比发布后、面试时找到“BUG”要幸运的多。有位师弟想进四大(咨询公司)。不知道怎样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我建议找一个热门话题,比如: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去设计一套很专业的调查表。题目与题目之间要互相关联、防止随意填写。然后,招一批同学,到大街小巷作调查,要覆盖合适人群,达到可信采样率,比如1000人。之后开始做一系列的分析,比如“大学生、工人、下岗工人等不同职业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在校学生、工作3年之内、3-10年、10年以上的人对这问题的看法差异”,“成年(18岁以上)男性、女性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发现:36-40岁人群的看法与众不同”,“分析:为什么大学生和不是大学生的同龄人看法差异巨大”等等一系列的专题。因为你的数据是可信的、分析是科学的,所以很多人会相信结论是可靠的。把这篇调查发表在南方周末、或是杂志上,一定会引来关注。这个实践,无疑会对你进四大这样的咨询公司有莫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做的也就是基于调查数据说话。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这样的机会还很多。关键是,跳出固定的模式,化被动为“主动”。“主动”这是一个无比神奇的词。你只要真正的领会了其中真谛,你会觉得机会无限!

        


湖南2005造价工程师报名6月5日截止
2009年中国水泥熟料分省市产量统计数据
钢框架高级分析中的改进塑性铰法
BIM服务两大核心能力:设计与信息传递
2008年1-12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2014年1-5月全国中厚宽钢带产量分省市统计表
2013年1-12月贵州省砖产量统计(分月度)
2014年1-12月广东钢材产量统计(分月度)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