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有关规定,温差必须控制在设计要求以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度以不超过25℃为宜。从国外一些施工规范来看,对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作了规定。我国水工混凝土规范中规定: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8℃。大楼地下室框架梁施工时间为8月,此期间三峡库区正是天旱高温,中旬一周平均气温达33℃以上。从施工现场观测、分析,专家认为裂缝的主要成因是夏季气温较高,砼成形后早期膨胀最大,导致后期砼收缩应变大造成。由于长期高温,长江边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最高可达42℃,混凝土表面可达54℃,夜间室外最低气温28℃。该建筑物所处位置相对较高,四周空旷,受高温气候影响,半地下室四周设置600柱与300厚剪刀墙相连,突出地面3.5~4米高,对梁形成附加约束较大,加之通风不良对砼的收缩影响,结构温度不均。因此,在砼的变形受到约束的情况下,膨胀不能自由进行,砼的拉应力超过了砼的抗拉强度,这是梁产生有规律裂纹的根本原因。另外,采用特细砂,水泥用量偏大,拆模过早,结构限制约束力较大,用单层麻袋覆盖,水管浇水不均等,也是间接原因。
三、技术措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关单位采取了以下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裂缝。
1.设计:①构件内钢筋设置:梁高大于或等于600毫米,增设腰筋一道,大于或等于900毫米的梁,增设腰筋两道,以减少收缩对结构的影响;②在后浇带处应有可靠支撑,并在后浇带处上下各增加纵径。
2.建筑材料:①减少砼拌合物的水灰比。在拌合物中掺高效缓凝减水剂,降低热峰值及推迟热峰值出现时间以保证砼强度,满足砼拌合物的工作性能。②改用525号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减少,骨料含量相对增加。③在已选用的5~40毫米的卵石中掺入15%~20%的5~15毫米的碎石。改善骨料结构,增加砼的骨架钢度。④降低砼用水温度。供水管埋入土中,避免太阳直接暴晒。
3.搅拌设备:①搅拌机为避免直接暴晒,设遮荫棚;②采用两台搅拌机同时拌制砼,多利用夜间进行施工;③严格砼拌制工艺,适当延长拌制时间,增加砼拌制物的均质性。
4.模板:①做到几何尺寸正确,严密不漏浆,强度、钢度稳定性满足要求,支撑牢固;②浇筑前充分将模板淋湿,尽量延缓拆除侧模时间。
5.浇筑:①进一步强化工艺过程控制。避免直接曝晒。安排夜间施工,计算好当班浇筑量,按规范定施工缝位置。②浇筑前用冷水将模板和钢筋降温,浇筑时提高振捣砼的振捣质量。
6.养护:①在浇筑完毕后,立即用双层湿麻袋将砼覆盖,防止因高温使水份蒸发,并保持湿润状态。待砼终凝后,再直接浇水保持湿润,实施专人负责,多人日夜值班养护。②砼的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天,对浇筑的砼和试块应同样对待。